湧
簡體湧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湧字筆畫:12畫。
(參見湧)
I
y·ng
ㄩㄥˇ
〔《廣韻》余隴切,上腫,以。〕
亦作“湧”。
1.泉水向上噴出。
漢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醴泉湧於清室,通川過於中庭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狀留》:“泉暴出者曰湧。”
晉何劭《贈張華》詩:“俯臨清泉湧,仰觀嘉木敷。”
南朝梁江淹《雜體詩·效張協〈苦雨〉》:“丹霞蔽陽景,綠泉湧陰渚。”
2.引申指雲、霧、煙、氣等上騰冒出。
漢揚雄《劇秦美新》:“玄符靈契,黃瑞湧出。”
晉張協《雜詩》之三:“騰雲似湧煙,密雨如散絲。”
南朝梁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故絪縕相感,霧湧雲蒸;嚶鳴相召,星流電激。”
《新唐書·王義方傳》:“是時盛夏,濤霧蒸湧。”
3.泛指其他事物突然冒出、升起。
宋蘇軾《宿九仙山》詩:“夜半老僧呼客起,雲峰缺處湧冰輪。”
郭沫若《長春集·訪武鋼》:“人定信然淩造化,四方沸地湧高樓。”
4.水奔湧、翻騰。
漢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其南則隆冬生長,湧水躍波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謝太傅盤桓東山時,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,風起浪湧。”
唐杜甫《秋興》詩之一:“江間波浪兼天湧,塞上風雲接地陰。”
聞捷《海燕》:“那夜,有三至四級風,雲飛得很快、很低,有時簡直碰到湧起的浪頭。”
5.滿溢。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“流衍之紀,是謂封藏……其動漂泄沃湧,其德凝慘寒雰。”
王冰註:“沃,沫也。湧,溢也。”
6.比喻物價騰貴。
宋範成大《重陽後半月忽變奇寒鄉人禦冬之計多未辦》詩:“敢論酒價湧,束薪逾桂芳。”參見“湧貴”。
7.嘔吐;使嘔吐。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:“卑監之紀,是謂減化……其動瘍湧分潰癰腫,其發濡滯。”
王冰註:“瘍,瘡也。湧,嘔吐也。”
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·中風總括》“痰壅不下吐為先”註:“痰涎壅盛,用諸吐法湧之。”
8.古水名。
夏水支流,通長江。約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境。已湮。
《左傳·莊公十八年》:“閻敖遊湧而逸。”
楊伯峻註:“據《水經·江水三》註及《方輿紀要》,即今湖北省監利縣東南俗名乾港湖者。”
II
chōng
ㄔㄨㄥ
河汊。多用於地名。
清梁廷楠《夷氛聞記》卷二:“烏湧迤西長洲岡、深井、黃埔、白泥湧,均握要,宜守。”參見“河湧”。
簡體湧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湧字筆畫:12畫。
(湧,湧)
y·ng
ㄩㄥˇ
同“湧”。
阅读:190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