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地
1.白色的質地。
《新唐書·儀衛誌上》:“黃麾仗,左右廂各十二部,十二行……第四行,小戟、刀、楯,白地雲花襖、冒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印色紙之漂亮與否,與紙質也大有關係,索性都用白地,不要染色罷。”參見“白地明光錦”。
2.生地;未耕種的地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胡麻》:“胡麻宜白地種。”
李準《李雙雙小傳·人比山更高》:“另外,我們還計劃在這三天裏把地裏草拔凈,再上一遍追肥,不帶一塊荒地、白地進公社。”
3.空地;沒有樹木或建築物的地。
宋王明清《玉照新誌》卷三:“時東西兩岸居民稀少,白地居多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“兩個挽了肐膊,出得茶坊來,上街行得三五十步,隻見一簇眾人圍住白地上。”
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到第五日解庫裏火起,前堂後廳,燒做白地。”
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記談話》:“既無百姓,便無所謂皇帝,於是隻剩了一個李自成在白地上出醜。”
4.指沙漠地帶。
《資治通鑒·魏明帝景初元年》:“今吳蜀二賊,非徒白地、小虜、聚邑之寇,乃僭號稱帝,欲與中國爭衡。”
胡三省註:“白地,謂大幕不生草木,多白沙也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十三年》:“此白地群盜,烏合而來,僥幸一決,非素有約束,能壹其進退也。”
5.喻指文藝方面的空白點。
魯迅《花邊文學·再論重譯》:“這就是說,與其來種荊棘,不如留下一片白地,讓別的好園丁來種可以永久觀賞的佳花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近來我真覺得文藝界會變成白地,由個人留一點東西給好事者及後人,可喜亦可哀也。”
6.解放前指國民黨統治地區。
賀敬之等《慣匪周子山》第四場:“好倒還好,就是常鬧土匪哩,從白地來的,殺人,搶東西,搶了殺了又跑到白地去。”原註:“白地:白區,國民黨區。”
7.平白地;無緣無故地。
唐李白《越女詞》詩之四:“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”
王琦註:“白地猶俚語所謂平白地也。”
《朱子語類》卷一:“且如天地間人物、草木、禽獸,其生也莫不有種,定不會無種子,白地生出一個物事。”
金元好問《寶鏡》詩:“春風不相識,白地斷肝腸。”
阅读:117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