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同即異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棄同即異

【成語】:棄同即異

【拼音】:qì tóng jí yì

【解釋】:①指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。②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。

【出處】: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吉也聞之,棄同即異,是謂離德。”

【示例】:傳聞而欲偉其事,錄遠而欲詳其跡,於是~,穿鑿傍說,舊史所無,我書則傳。 ★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史傳

【近義詞】:

【反義詞】: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等

(棄同即異,棄同即異)

1.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吉也聞之,棄同即異,是謂離德。”

楊伯峻註:“此言棄同姓之國,而親近異姓之國。”

《周書·李遠傳》:“諸人並世忠貞沐浴教義,今若棄同即異,去順效逆,雖五尺童子,猶或非之。”

2.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。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史傳》:“傳聞而欲偉其事,錄遠而欲詳其跡,於是棄同即異,穿鑿傍說,舊史所無,我書則傳,此訛濫之本源,而述遠之巨蠹也。”

阅读:1383

●棄同即異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