裁制

ok8.org > 詞典 > 裁制

(參見裁製)

1.裁剪製作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函人》“凡為甲,必先為容,然後制革”漢鄭玄註:“裁制劄之廣袤。”

賈公彥疏:“上旅七節六節,節數已定,更觀人之形容,長大則劄長廣,短小則劄短狹,故雲裁制劄之廣袤。廣即據橫而言,袤即據上下而說也。”

2.泛指製作。

《宋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先師傳笛,別其清濁,直以長短,工人裁制,舊不依律。”

3.引申為炮製。

章炳麟《訄書·商鞅》:“湯以為不如是不足以媚人主,故瘁心力而裁制之,若鞅則無事此矣。”

4.規模制式。

《新唐書·王徽傳》:“徽外調兵食,內撫綏流亡,踰年,稍稍完聚,興復殿寢,裁制有宜,即奉表請帝東還。”

5.規劃,安排。

《周髀算經》卷上“勾股方圓圖”漢趙君卿註:“然則,統敘群倫,宏紀眾理,貫幽入微,鉤深致遠。故曰:其裁制萬物,唯所為之也。”

宋葉適《法度總論一》:“獨曰古今異時,言古則不通於今,是擯古於今,絕今於古;且使為國者,無所斟酌,無所變通,一切出於茍簡,而不可裁制矣。”

清方苞《春秋通論序》:“所以考世變之流極,測聖心之裁制,具在於此,非通全經而論之,末由得其間也。”

6.制止;抑止。

《三國誌·蜀誌·費禕傳》:“﹝姜維﹞每欲興軍大舉,費禕常裁制不從,與其兵不過萬人。”

孫中山《臨時大總統宣告各友邦書》:“溯自滿洲入主,據無上之威權,施非理之抑勒,裁制民權,抗違公意。”

7.制裁。

元劉祁《歸潛誌》卷六:“朝廷容之,適所以害之。欲保全其人,宜加裁制。”

章炳麟《秦獻記》:“至於徐市、盧生之徒,妄妖求仙,熒惑主聽,皆不能以法令裁制。”

許地山《集外·女國士》:“這小奴才老是來攪擾我們,非得想個方法來裁制他不可。”

8.引申為約束;束縛。

章炳麟《論式》:“漢世之論,自賈誼已繁穰,其次漸與辭賦同流,千言之論,略其意不過百名。

揚子為《法言》,稍有裁制,以規《論語》。”

朱自清《背影·兒女》:“後來孩子是多起來了,磨折也磨折得久了,少年的鋒棱漸漸地鈍起來了;加以增長的年歲增長了理性的裁制力,我能夠忍耐了。”

阅读:1277

●裁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