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合

ok8.org > 詞典 > 瓦合

1.謂不自卓然立異,而與眾人相合。

《禮記·儒行》:“舉賢而容眾,毀方而瓦合,其寬裕有如此者。”

鄭玄註:“去己之大圭角,下與眾人小合也,必瓦合者亦君子為道不遠人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瓦合謂瓦器破而相合也,言儒者身雖方正,毀屈己之方正,下同凡眾,如破去圭角,與瓦器相合也。”

2.猶茍全。

唐劉禹錫《代裴相祭李司空文》:“玉貞而折,不能瓦合。”

3.形容臨時湊合。

《史記·儒林列傳序》:“陳涉起匹夫,驅瓦合適戍,旬月以王楚。”

《漢書·酈食其傳》:“足下起瓦合之卒,收散亂之兵,不滿萬人。”

顏師古註:“瓦合謂如破瓦之相合,雖曰聚合,而不齊同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晉武帝太元十年》:“秦晉瓦合,相待為強,一勝則俱豪,一失則俱潰,非同心也。”

胡三省註:“瓦合,言其勢不膠固,觸而動之,一瓦墜碎,則眾瓦俱解矣。”

4.陶製的盒子。

宋蘇易簡《文房四譜·硯譜》:“西域無紙筆,但有墨。彼人以墨磨之,甚濃,貯以瓦合或竹節,即其硯也。”

阅读:1099

●瓦合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