誠惶誠恐
【成語】:誠惶誠恐
【拼音】: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
【解釋】:誠:實在,的確;惶:害怕;恐:畏懼。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【出處】:漢·杜詩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職無效,久竊祿位,令功臣懷慍,誠惶誠恐。”
【示例】:一些成了驚弓之鳥的部員們算也~地先後把那段危險的地面通過了。 ★郭沫若《北伐途中》二十一
【反義詞】:處之泰然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帶有幽默或諷刺
【英文】:be in fear and trembling
【日文】:恐(おそ)れ蕑(い)ってびくびくするさま,うやうやしくかしこまるさま
(誠惶誠恐,誠惶誠恐)
《後漢書·杜詩傳》:“詩自以無勞,不安久居大郡,求欲降避功臣,乃上疏曰:‘……牧養不稱,奉職無效,久竊祿位,令功臣懷慍,誠惶誠恐。’”宋王安石《辭同修起居註狀》之六:“臣誠惶誠恐,震怖不知所出。”
明高明《琵琶記·丹陛陳情》:“幹瀆天威,臣謹誠惶誠恐,稽首頓首。”亦省作“誠惶”。
南朝梁任昉《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謹奉表以聞,臣雲誠惶以下。”
毛澤東《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國民黨很怕批評,每次開參政會就誠惶誠恐。”
林淡秋《馬逢伯》:“當他輕飄飄地跟著專差沖出小客棧的大門,誠惶誠恐地踏進省政府的大門時,他發覺自己手裏還捏著一雙筷子。”
古華《芙蓉鎮》第三章六:“是禍,是福?她誠惶誠恐。”
阅读:255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