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動
(驚動,驚動)
1.驚惶騷動。
《六韜·五音》:“敵人驚動則聽之:聞枹鼓之音者,角也;見火光者,徵也;聞金鐵矛戟之音者,商也;聞人嘯呼之音者,羽也;寂寞無聞者,宮也。”
《吳子·應變》:“今有少年率起,擊金鳴鼓於阨路,雖有大眾,莫不驚動。”
《後漢書·劉盆子傳》:“軍中常有齊巫鼓舞祠城陽景王,以求福助……有笑巫者輒病,軍中驚動。”
2.猶震動。舉動影響他人,使有所感。
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:“漢興兵誅郢,亦行以驚動南越。”
宋文天祥《<指南錄>後序》:“初至北營,抗辭慷慨,上下頗驚動。”
《醒世恒言·吳衙內鄰舟赴約》:“吳彥不敢自專,又請父命,方纔脫換服飭,過去相見,入坐飲酒。早驚動後艙賀小姐,悄悄走至遮堂後,門縫中張望。”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一:“這掛車子的到來,給韓家大院帶來了老大的不安,同時也打破了全屯居民生活的平靜。草屋裏和瓦房裏的所有的人們都給驚動了。”
3.猶騷擾。
宋丁謂《丁晉公談錄》:“汝等入城,不得驚動府庫,不得殺害人民,不得取奪財物。”
4.猶煩擾。
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:“彼方憂自固,何暇來邪!且聞上身在此,自當不敢北視,況敢濟乎!不須驚動將士也。”
清翟灝《通俗編·行事》:“按今言煩擾人曰驚動,亦曰勞動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那張老頭兒說道:‘怎麽驚動起師爺來了?’”
阅读:14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