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祧

祧字的筆畫:10畫;

tiāo

ㄊ〡ㄠ

〔《廣韻》吐彫切,平蕭,透。〕

1.祖廟;祠堂。
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主人曰:‘不腆先君之祧。’”

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君冠,必以祼享之禮行之,以金石之樂節之,以先君之祧處之。”

杜預註:“諸侯以始祖之廟為祧。”

2.遠祖廟。

《禮記·祭法》:“遠廟為祧。”

孫希旦集解:“蓋謂高祖之父、高祖之祖之廟也。謂之遠廟者,言其數遠而將遷也。”

3.引申為遷去神主之稱。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》:“丙子,祧翼祖皇帝神主,藏於夾室。”

4.引申為更換。

嚴復《〈法意〉按語》:“若夫歐美諸邦,雖治制不同,實皆有一國之民,為不祧之內主。”

5.承繼為後嗣。

唐韓愈《順宗實錄三》:“付爾以承祧之重,勵爾以主鬯之勤。”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淑女承祧,尤為望外。”

清顧炎武《廟號議》:“漢室之興,文曰太宗,武曰世宗,宣曰中宗,惠、景、昭三帝皆不稱宗。是知帝以繫君人之統,宗以表前人之德,是以帝祧而宗不祧,此仁之至,義之盡也。”

《中國現在記》第五回:“他家裏是五代單傳,他又是一子三祧的。”

阅读:1099

●祧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