遲回
(遲回,遲回)
1.遲疑,猶豫。
《魏書·郭祚傳》:“高祖歎謂祚曰:‘卿之忠諫,李彪正辭,使朕遲回不能復決。’”元劉壎《隱居通議·經史一》:“璋(劉璋)無得罪於蜀民,其亡有足哀者;故昭烈之取之也,亦遲回不忍,及迫於群言,然後圖之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江城》:“母尚遲回,女已偕婢入。”
2.猶徘徊。
宋賀鑄《山花子·彈箏》詞:“約略整鬟釵影動,遲回顧步珮聲微。”
清譚嗣同《與唐紱丞書》:“雖然,三十曰壯,坐此縈繚遲回,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。”
3.猶滯留。
南朝齊王琰《冥祥記》:“比往而山水暴漲不復可涉,吉不能泅,遲回歎息,坐岸良久,欲下不敢渡。”
《魏書·司馬昌明傳》:“溫(桓溫)自歸寢疾,諷求備物九錫……彪之(王彪之)雲:‘聞彼病日增,亦當不復支久,自可小遲回其事。’”唐鄭棨《開天傳信記》:“居一日,寬(裴寬)詣寂(普寂禪師),寂曰:‘有少事,未暇款語,且請遲回休憩也。’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相傳江寧城中,有一婦背負嬰兒,被驅入館,這婦人遲回不行。”
子虛子《湘事記》:“更令李金山領第二站駐沙市,然其司令本部以待上海購械,遲回未發。”
阅读:11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