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
伯字的筆畫:7畫;
I
bó
ㄅㄛˊ
〔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〕
1.長兄,兄弟中年最長者。
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文、武、成、康之伯猶多,而不獲是分也,唯不尚年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伯是兄弟之長,故舉伯以為言。”
唐韓愈《過始興江口感懷》詩:“憶作兒童隨伯氏,南來今隻一身存。”
2.專稱嫡長子,對庶長子稱“孟”而言。
漢班固《白虎通·姓名》:“適長稱伯,伯禽是也。庶長稱孟。”
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媒氏民判解》:“《小戴·檀弓》言文王捨伯邑考是嫡妃長子,所謂嫡長曰伯,庶長曰孟是也。”
3.泛指排行最大的。參見“伯仲叔季”、“伯兄”、“伯姊”。
4.父親的哥哥。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風操》:“古人皆呼伯父、叔父,而今世多單呼伯、叔。”
唐杜甫《醉歌行》:“汝身已見唾成珠,汝伯何由髮如漆?”
5.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。
《詩·衛風·伯兮》:“伯也執殳,為王前驅。”
朱熹集傳:“伯,婦人目其夫之字也。”
高亨註:“周代婦女呼丈夫為伯,等於現在呼哥哥。”
6.古代對男性長者的尊稱。
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載輸爾載,將伯助予。”
鄭玄箋:“棄女車輔,則墮女之載,乃請長者見助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漢宣帝地節三年》:“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許伯,以為太子少,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家。”
胡三省註:“許伯,即許廣漢,稱伯者,蓋尊之也。”
7.用為對父輩親友的通稱。如:老伯、世伯。
8.古代管領一方的長官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九命作伯。”
賈公彥疏:“伯,長也,是一方之長也。”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千裏之外設方伯……二百一十國以為州,州有伯。”
鄭玄註:“殷之州長曰伯,虞夏及周皆曰牧。”
9.指古代各官署長官所委派的分司之長。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辛部第四章:“凡各曹皆有主、伯、亞、旅、府、史、胥、徒。主者長也,伯者分司之長也。”
10.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
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裏,公、侯皆方百裏,伯七十裏,子、男五十裏。”
11.舊時對以文章或道義而聞名於世,並足以做他人表率者的尊稱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張紘傳》“紘著詩賦銘誄十餘篇”裴松之註引三國吳韋昭《吳書》:“紘見陳琳作《武庫賦》、《應機論》,與琳書深歎美之。
琳答曰:‘自僕在河北,與天下隔,此閒率少於文章,易為雄伯,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,非其實也。’”唐杜甫《贈畢四曜》詩:“才大今詩伯,家貧苦宦卑。”
宋蘇舜欽《過濠梁別王原叔》詩:“乃知天壤間,自有道義伯。”
《醒世恒言·蘇小妹三難新郎》:“至於大宋婦人,出色的更多。就中單表一個叫作李易安,一個叫作朱淑真。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,女流翰苑之才。”
12.古代祭名。祭祀馬神。
《詩·小雅·吉日》:“吉日維戊,既伯既禱。”
毛傳:“伯,馬祖也。重物慎微,將用馬力,必先為之禱其祖。”
朱熹集傳:“伯,馬祖也。謂天駟房星之神也。”
《爾雅·釋天》:“‘既伯既禱’,馬祭也。”
郭璞註:“伯,祭馬祖也。”一說伯通“禡”。古代行軍於所止處祭神。參閱清馬瑞辰《毛詩傳箋通釋》卷十八。
13.通“白”。顯著,顯赫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﹝人主﹞用萬乘之國,則舉錯而定,一朝而伯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二》:“伯讀為白。白,顯著也。言一朝而名顯於天下也。”
14.姓。
春秋時楚有伯州犁。見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
II
bà
ㄅㄚˋ
〔《洪武正韻》必駕切,去禡〕
通“霸”。
1.春秋時諸侯的盟主。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子胥見殺百裏徙。
穆公任之,強配五伯、六卿施。”
楊倞註:“伯讀曰霸。”
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:“昭公元年,晉文公敗楚於城濮,而會諸侯踐土,朝周,天子使晉稱伯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﹝伯﹞音霸。”
2.稱霸,做諸侯的盟主。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﹝晉文公﹞遂伐曹衛,出穀戍,釋宋圍,敗楚師於城濮,於是乎遂伯。”
漢鄒陽《獄中上書自明》:“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。”
宋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書》:“吳越起於蠻夷之小邦,而舉兵以臨齊晉,如履無人之地,遂伯諸侯。”
III
mò
ㄇㄛˋ
〔《洪武正韻》莫白切,入陌〕
通“陌”。
田間東西向的小路。
《管子·四時》:“修封疆,正千伯。”
尹知章註:“千伯,即阡陌也。”
《漢書·地理誌下》:“孝公用商君,制轅田,開仟伯,東雄諸侯。”
顏師古註:“南北曰仟,東西曰伯,皆謂開田之疆畝也。伯音莫白反。”
IV
pò
ㄆㄛˋ
〔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〕
通“迫”。
迫近。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陽虎為亂於魯,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,得者有重賞,失者有重罪。圉三匝,而陽虎將舉劍而伯頤。”
高誘註:“伯,迫也。”
V
b·i
ㄅㄞˇ
〔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〕
1.婦人對夫兄的稱呼。
宋陶嶽《五代史補·周世宗問相於張昭遠》:“﹝李濤弟﹞澣娶禮部尚書竇寧固之女,年甲稍高,成婚之夕,竇氏出參,濤輒望塵下拜。
澣驚曰:‘大哥風狂耶?新婦參阿伯,豈有答禮儀?’”清梁章鉅《稱謂錄·夫之兄》:“婦稱夫兄為伯不見於經典,然以《爾雅》稱夫弟為叔例之,則夫兄亦可為伯耳。”今北方方言稱作“大伯子”。
2.通“百”。百倍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或相什伯,或相千萬。”
朱熹集傳:“什伯千萬,皆倍數也。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上》:“亡農夫之苦,有仟伯之得。”
3.通“百”。數目。十的十倍。
清毛祥麟《墨餘錄·燕客》:“明熹宗朝,逆璫毒流天下,縉紳死奄禍者,以什伯計。”
阅读:749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