辱國殃民
【成語】:辱國殃民
【拼音】:rǔ guó yāng mín
【出處】:《古今小說·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開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【示例】:夷人放肆,無惡不作,皆由官無血性,恬不識羞,以致~。 ★郭沫若主編《中國近代史》第一章
【近義詞】:辱國殄民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書面語
《古今小說·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汝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開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清洪楝園《警黃鍾》第七齣:“這兩個賊子賣國偷生,甘心降敵,不肯練兵,臨陣被虜,辱國殃民。”
郭沫若主編《中國近代史稿》第一章:“夷人放肆,無惡不作,皆由官無血性,恬不識羞,以致辱國殃民。”亦作“辱國殄民”。
明劉基《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國殄民,果誰之所致乎!”
阅读:141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