圭
圭字的筆畫:6畫;
guī
ㄍㄨㄟ
〔《廣韻》古攜切,平齊,見。〕
1.古代帝王諸侯朝聘、祭祀、喪葬等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製禮器。長條形,上尖下方。其名稱、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。
《易·益》:“有孚中行,告公用圭。”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所以朝天子,圭與繅皆九寸,剡上寸半,厚半寸,博三寸。”
鄭玄註:“圭,所執以為瑞節也,剡上象天圜地方也……九寸,上公之圭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凡圭,天子鎮圭,公桓圭,侯信圭,皆博三寸,厚半寸,剡上左右各寸半,唯長短依命數不同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修文》:“諸侯以圭為贄。圭者玉也,薄而不撓,廉而不劌,有瑕於中,必見於外,故諸侯以玉為贄。”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禮異》:“古者安平用璧,興事用圭,成功用璋,邊戎用珩。”參閱清武億《古玉圭圖說》2.清潔,潔凈。
《儀禮·士虞禮》:“圭為而哀薦之饗。”
鄭玄註:“圭,絜也。”
3.指鮮明。
唐韓愈《祭湘君夫人文》:“伏以祠宇毀頓,憑附之質,丹青之飾,暗昧不圭,不稱靈明。”
馬其昶校註:“圭與蠲同音,《集韻》:‘蠲,潔也,明也,通作圭。’”
4.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叫圭表。石座上的橫尺叫圭,南北兩端的標桿叫表,用以測量日影長短。參見“圭影”、“圭表”。
5.古代容量單位。
《孫子算經》卷上:“量之所起,起於粟。六粟為一圭,十圭為一撮。”
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上·高昌》:“陛下終不得高昌圭粒咫帛助中國費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序例·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》:“量之所起為圭,四圭為撮,十撮為勺,十勺為合,十合為升,十升為鬥,五鬥曰斛,二斛曰石。”參見“圭撮”。
6.古代重量單位,一兩的二百四十分之一。
《後漢書·律曆誌上》“量有輕重”李賢註引《說苑》:“十粟重一圭,十圭重一銖,二十四銖重一兩,十六兩重一斤,三十斤重一鈞,四鈞重一石。”
7.墨形似圭,故稱墨一錠為一圭。
張邦基《墨莊漫錄》卷六引宋李格非《破墨癖說》雲:“餘用墨,每一二歲不能盡一圭。”
8.姓。
三國魏有圭泰。見《三國誌·魏誌·司馬岐傳》。
阅读:184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