濁
簡體濁字的筆畫:9畫;繁體濁字筆畫:16畫。
(濁,濁)
zhuó
ㄓㄨㄛˊ
〔《廣韻》直角切,入覺,澄。〕
1.液體渾濁。與“清”相對。
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“相彼泉水,載清載濁。”
《楚辭·漁父》: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;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一》:“河水濁,清澄一石水,六鬥泥。”
唐徐夤《醉題邑宰南塘屋壁》詩:“萬古清淮碧繞環,黃河濁浪不相關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柔石作〈二月〉小引》:“濁浪在拍岸,站在山岡上者和飛沫不相幹。”
2.髒;不乾凈。
唐姚合《過張邯鄲莊》詩:“雨門延風涼,洗我昏濁肌。”
3.混亂;昏亂。
《呂氏春秋·振亂》:“當今之世濁甚矣。”
高誘註:“濁,亂也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渭水二》:“水出太一山,其水沸湧如湯。
杜彥達曰:可治百病,世清則疾愈,世濁則無驗。”
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中:“積惡已盈天震怒,濁天不免鹿臺亡。”參見“濁世”。
4.貪鄙;卑汙。
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
王逸註:“濁,眾貪鄙也。”
晉陸機《吊魏武帝文》序:“豈不以高明之質,而不免卑濁之累。”
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更睹近世人生,每托平等之名,實乃愈趨於惡濁。”
5.暗,昏暗。
唐李白《商山四皓》詩:“陰虹濁太陽,前星遂淪匿。”
6.指天氣沈悶。
晉張協《雜詩》:“秋夜涼風起,清氣蕩暄濁。”
唐白居易《新秋曉興》詩:“濁暑忽已退,清宵未全長。”
7.厚重。
宋姜夔《續書譜·用筆》:“用筆不欲太肥,肥則形濁;不欲太瘦,瘦則形枯。”參見“濁澤”。
8.中國古代音樂術語。指低而長的音。相對於“清”而言。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倡和清濁,叠相為經。”
鄭玄註:“濁,謂黃鐘至中呂。”
孔穎達疏:“長者濁也。”
9.指音質厚重低沈。
明李文察《律呂新書補註》:“律長則聲濁。”
10.佛教語。指塵世中的災業。
《妙法蓮花經·方便品》:“諸佛出於五濁惡世,所謂劫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見濁、命濁。”參見“五濁惡世”。
11.凡俗,凡庸。參見“濁骨凡胎”、“濁質凡姿”。
12.語音學名詞。即濁音。
清王士禛《師友詩傳續錄》:“清濁如‘通’‘同’‘清’‘情’四字。‘通’‘清’為清,‘同’‘情’為濁。”
13.畢星的別名。
《爾雅·釋天》:“濁謂之畢。”
郭璞註:“掩兔之畢,或呼為濁,因星形以名。”
《史記·律書》:“北至於濁。濁者,觸也,言萬物皆觸死也,故曰濁。”
14.水名。源出山東省益都縣(今青州市)西,北流註入小清河。又名混水、北陽水。
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“﹝秦﹞與吳人戰於濁水。”
鮑彪註:“出齊郡廣之媯山東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淄水》:“陽水……東註入巨洋,後人堨斷,令北註濁水,時人通謂濁水為陽水。”
15.水名。源出甘肅省西和縣,今名白水江。
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陝西八·鞏昌府》:“濁水,在縣西南,即白水也。”
16.水名。古湟水,在今河南省鞏縣境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洛水》:“洛水又東,濁水註之,即古湟水也。”
17.水名。今江西省西部的錦江,古又名蜀水。源出湘贛交界處的慈化,註入贛江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贛水》:“濁水又東逕建成縣……東流入贛水。”
18.水名。古淯水西部支流。疑即今之刁河。源出河南省內鄉縣西。
《水經註·淯水》引晉習鑿齒《襄陽記》:“楚王至鄧之濁水,去襄陽二十裏,即此水也。”
19.姓。
漢有濁賢。見《漢書·元後傳》。
阅读:11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