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頭巷尾
【成語】:街頭巷尾
【拼音】:jiē tóu xiàng wěi
【解釋】:指大街小巷。
【出處】: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三十一:“問:‘如何是學人轉身處?’師日:‘街頭巷尾。’”
【示例】:上海的~的老虔婆,一知道近鄰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,津津樂道。 ★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論人言可畏》
【近義詞】:大街小巷、街頭市尾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指大街小巷
【英文】:streets and lanes
【德文】:in Straβen und Gassen
(街頭巷尾,街頭巷尾)
指大街小巷。
《五燈會元·臨濟宗·太子道一禪師》:“曰:‘如何是學人轉身處?’師曰:‘街頭巷尾。’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行軍總要》:“不準在街頭巷尾交頭接耳,私談議論,若犯此者,斬首示眾。”徐興業《金甌缺》第十一章一:“他希望劉錡、馬擴能把從廟堂、前線以及街頭巷尾聽來有關戰爭的消息全部告訴他,不要有一點隱瞞。”亦作“街頭巷底”。
劉大白《賣花女》詩:“杏花紅了,梨花白了,街頭巷底聲聲叫。”
阅读:15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