唬
唬字的筆畫:11畫;
I
xià
ㄒ〡ㄚˋ
同“嚇”。
1.恐嚇;使害怕。
元施惠《幽閨記·綠林寄跡》:“但是過我這山的人,少不得大膽說幾句大話唬人。”
2.害怕;吃驚。
《警世通言·三現身包龍圖斷冤》:“小孫押司唬得面如土色,不敢開口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六回:“我倒不防,唬了一跳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二回:“那安太太不聽猶可,聽了這話,登時急的滿臉發青,唬的渾身亂抖。”
II
h·
ㄏㄨˇ
1.虛張聲勢、誇大事實以蒙混人。
《紅樓夢》第二一回:“若拿出作上人的光景鎮唬他們,似乎又太無情了。”
謝雪疇《“老虎團”的結局》:“‘誰輸啦’他翻起一對大白眼唬人。”
蔣子龍《喬廠長上任記》:“你唬別人行,唬不了我。”
2.見“唬唬”。
III
háo
ㄏㄠˊ
〔《集韻》乎刀切,平豪,匣。〕
通“號”。
呼號。
《隸釋·漢郎中鄭固碑》:“俯哭誰訴?卬唬焉告?”
IV
xiāo
ㄒ〡ㄠ
〔《廣韻》呼訝切,去禡,曉。〕
〔《集韻》虛交切,平爻,曉。〕
虎怒聲。
《說文·口部》:“唬,虎聲。”
王筠句讀:“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皆曰‘虎聲也’,玄應引作‘虎怒聲也’。”參見“哮唬”。
阅读:132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