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行
I
1.舊時謂帝王或有權勢者隱匿身分,易服出行或私訪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始皇為微行鹹陽。”
裴駰集解引張晏曰:“若微賤之所為,故曰微行也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四》:“漢武帝嘗微行此亭,見饋亭長妻。”
宋歐陽修《歸田錄》卷一:“魯肅簡公宗道為諭德,其居在宋門外……有酒肆在其側,號仁和,酒有名於京師,公往往易服微行,飲於其中。”
清吳偉業《讀史偶述》詩之三十:“十萬羽林空夜直,無人攬轡諫微行。”
2.指悄無聲息的行動。
魯迅《準風月談·談蝙蝠》:“人們對於夜裏出來的動物,總不免有些討厭他……在昏夜的沈睡或‘微行’中,怕他會窺見什麽秘密罷。”
3.輕微的罪行。
《宋書·明帝紀論》:“致以呵訓之微行,遂成滅親之大禍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宋明帝泰始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註雲:“謂文帝殺彭城王義康也。
沈約言義康之罪,文帝當呵而訓之,不當殺遂之也。”
II
佛教謂修道者微妙之法行。
隋智顗《觀無量壽佛經疏》:“可謂微行妙觀,至道要術者哉。”
III
小路。
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“女執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。”
毛傳:“微行,牆下徑也。”
宋蘇軾《殘臘獨出》詩之二:“江邊有微行,詰曲背城市。”
阅读:15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