忒
忒字的筆畫:7畫;
tè
ㄊㄜˋ
〔《廣韻》他德切,入德,透。〕
1.變更。
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“鞠人忮忒,譖始竟背。”
毛傳:“忒,變也。”
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然而聖上猶孜孜靡忒,求天下之所以自悟。”
唐柳宗元《祭呂衡州溫文》:“推而下之,法度不忒。”
2.差錯。
《易·豫》:“故日月不過,而四時不忒。”
《孫子·形》:“不忒者,其所措必勝,勝已敗者也。”
杜牧註:“忒,差忒也。”
《明史·天文誌一》:“縣象在天,制器在人,測驗推步,靡忒毫分。”
3.疑惑。
《詩·曹風·鳲鳩》:“淑人君子,其儀不忒。”
孔穎達疏:“執義如一,無疑貳之心。”
4.邪惡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人用側頗僻,民用僭忒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忒,馬雲:惡也。”
漢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》:“而操遂承資跋扈,肆行兇忒。”
5.副詞。太,過於。
宋黃庭堅《歸田樂引》詞:“看承幸廝勾,又是樽前眉峰皺。是人驚怪,冤我忒撋就。”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摺:“夫人忒慮過,小生空妄想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這件事你湯老爺也忒孟浪了些。”
管樺《烙餅》:“我們明德也忒小氣啦。”
6.象聲詞。參見“忒忒”、“忒楞楞”。
阅读:10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