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
路字的筆畫:13畫;
I
lù
ㄌㄨˋ
〔《廣韻》洛故切,去暮,來。〕
1.道路;路途。
《易·說卦》:“《艮》為山,為徑路。”
孔穎達疏:“為徑路,取其山雖高,有澗道也。”
唐韓愈《雨中寄張籍》詩:“放朝還不報,半路蹋泥歸。”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八回:“在路早行夜泊,非止一日。”
魯迅《吶喊·故鄉》:“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
2.路程。
宋嶽飛《滿江紅》詞:“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裏路雲和月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二四回:“這些路,若論二位賢弟,便十來日也可到。”
巴金《將軍集·將軍》:“路不算遠,可是他每晚總要在咖啡店裏坐到時候很遲才走。”
3.途徑;門路。
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“固煩言不可結詒兮,願陳誌而無路。”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典籍》:“漢承秦滅學,武帝開獻書之路,置寫書之官。”
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三五章:“書茵時時刻刻想逃,但找不到路。”
4.正道;合乎常理的事情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無有作惡,遵王之路。”
孔穎達疏:“動循先王之正道。”
漢揚雄《百官箴·司空箴》:“王路斯荒,孰不傾覆。”
隋王通《中說·事君》:“六代之季,仁義盡矣。何則?導人者,非其路也。”
阮逸註:“不以王路使人由之。”
《古今小說·眾名姬春風吊柳七》:“舟人貪了賞賜,果然乘月仙下船,遠遠撐去。
月仙見不是路,喝他住舡,那舟人那裏肯依?”趙樹理《李有才板話》八:“﹝老楊同誌同意小保提出的意見﹞你想得很是路,咱們現在預備就是要預備這些。”
5.比喻正題,談話的中心。
馮金堂《挖塘》:“義民覺得大家說得也對,如果把他追回來,又得一陣嚷嚷說不到路上,於是就不去追他,同大家討論挖塘的具體作法。”
6.比喻仕途,權位。
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夫子當路於齊,管仲、晏子之功,可復許乎?”趙岐註:“路,仕路。”
唐範攄《雲溪友議》卷六:“且渤海高公,三牓一百二十人,多平人得路。”
宋嶽飛《奏乞除在外宮觀劄子》:“臣至愚極陋,豈可久濫兵權,以妨豪傑之路。”
7.途經;經過。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路不周以左轉兮,指西海以為期。”
漢蔡邕《述行賦》:“降虎牢之曲陰兮,路丘墟以盤縈。”
8.大。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實覃實訏,厥聲載路。”
毛傳:“路,大也。”
清曾國藩《復李眉生書》:“古人用字,不主故常,初無定例,要之各有精意運乎其間。且如高平曰阜,大道曰路,土之高者,曰冢,曰墳,皆實字也。然以其有高廣之意,故《爾雅》《毛傳》於此四字,均訓為大。”
9.地區;方面;路線。
宋葉適《上寧宗皇帝劄子二》:“此誠一路之急政,不可忽也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八回:“﹝曹操﹞次日,分兵五路來襲濡須:操自領中路;左一路張遼,二路李典;右一路徐晃,二路龐德。每路各帶一萬人馬,殺奔江邊來。”
周立波《金戒指》:“﹝司令員﹞再派了幾個騎兵偵察員去接應各路。”
10.種類;類型。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七回:“但是過於精明的人,就不免流於刻薄一路。”
《負曝閑談》第一回:“幸喜幕中一位老夫子,是個通品,無論哪一路文章,他都識貨。”
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一:“就是小說家也常犯這路‘勢力眼’的毛病。”
11.指器官。
《墨子·經下》:“知而不以五路,說在久。”
張純一集解引梁啟超曰:“五路者,五官也。官而名以路者,謂感覺所經由之路。”
12.古代圍棋術語。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機警·賈玄》:“待詔賈玄侍宋太宗棋,饒玄三子,常輸一路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一》:“故宋元國手,至明已差一路,今則差一路半矣。然古之國手,極敗不過一路耳;今之國手,或敗至兩路、三路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續鈔·八歲女善棋》:“得路逢師笑,輸機怕父嗔。”
13.宋元時行政區域名。
宋時的路,猶明清的省;元時的路,猶明清的府。
宋曾鞏《吳居厚京東轉運副使呂孝廉轉運判官制》:“朕進拔能吏,以督視一路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哲宗元祐元年》:“大害莫如青苗、免役之法,陰困生民,茶鹽之法,流毒數路。”
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·元初十路》:“世祖中統元年,立十路宣撫司,燕京、益都濟南、河南、北京、平陽太原、真定、東平、大名彰德、西京、京兆。”
14.量詞。套。
元無名氏《孟母三移》頭摺:“俺二人做一對,打一路拳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三回:“悟空跳下來,接在手中,使了一路,放下道:‘輕!輕!輕!’”張天翼《歡迎會》:“﹝趙國光先生﹞平常隻教過十二路潭腿,一套青龍拳。”
15.量詞。排。
《三俠五義》第五回:“張三隻得隨著進來,到了屋內,隻見一路一路的盆子堆的不少。”
《冷眼觀》第四回:“內中有個年齒稍長的婦人,指著炕邊靠的一路椅子道:‘好孩子坐下來,有話慢慢講。’”錢鍾書《圍城》七:“我開了一路窗。”
16.輅。指君王所乘之車。
《儀禮·覲禮》:“路先設西上,路下四亞之。”
鄭玄註:“路謂車也,凡君所乘之車曰路。”
《釋名·釋車》:“天子所乘曰路,路亦車也,謂之路者,言行於道路也。”
宋孫奕《履齋示兒編·雜記·人物通稱》:“車亦得稱路。
襄公二十六年,享子展,賜之先路,賜子產大路,皆車之總名。”
17.通“露”。衰敗;疲敝。
《管子·四時》:“不知五穀之故,國家乃路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念孫曰:“路、露通,露,敗也。”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一人之身,而百工之所為備,如必自為而後用之,是率天下而路也。”
趙岐註:“路謂導人羸困之路。”
18.通“露”。裸露。
《太平廣記》第二五一引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張祜》:“但知報道金釵落,髣彿還應路指尖。”
19.姓。
II
luò
ㄌㄨㄛˋ
〔《集韻》歷各切,入鐸,來。〕
1.通“落”。以繩周繞。
2.通“樂”。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藍苴路作,似知而非。”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荀子四》:“‘藍苴路作’,應讀作‘監狙樂詐’……‘監狙樂詐’,言監察狙伺而樂詐也。”
3.見“路人”。
阅读:299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