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發

簡體發字的筆畫:5畫;繁體發字筆畫:12畫。

(發,發)

I

ㄈㄚ

〔《廣韻》方伐切,入月,非。〕

1.發射。

《詩·小雅·吉日》:“既張我弓,既挾我矢。發彼小豝,殪此大兕。”
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弓不虛發,中必決眥。”

唐韓愈《雉帶箭》詩:“將軍欲以巧伏人,盤馬彎弓惜不發。”

馬烽西戎《呂梁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一百五十步以內,說打頭就是頭,說打肚就是肚,真是百發百中。”

2.指爆炸。

清馮桂芬《上海守城記》:“砲以小砲為彈,落地始發。是為落地開花砲入中國之始。”

3.出發;起程。

《詩·齊風·東方之日》:“在我闥兮,履我發兮。”

毛傳:“發,行也。”

《孫子·軍爭》:“故迂其途,而誘之以利,後人發,先人至,此知迂直之計者也。”

南朝宋謝靈運《廬陵王墓下作》詩:“曉月發雲陽,落日次朱方。”

唐杜甫《贈韋贊善別》詩:“扶病送君發,自憐猶不歸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長清僧》:“眾謂新瘳未應遠涉。不聽。翼日遂發。”

4.指奔走。
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乃有迅羽、輕足,尋景追括。鳥不暇舉,獸不得發。”

薛綜註:“發,駭走也。”

5.繁育;生長。
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實種實褎,實發實秀。”
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是故草木之發若蒸氣,禽獸之歸若流泉。”

高誘註:“發,生。”

晉陸機《文賦》:“播芳蕤之馥馥,發青條之森森。”

唐韓愈《次鄧州界》詩:“早晚王師收海嶽,普將雷雨發萌芽。”

清黃鷟來《雨中感懷》詩:“芳草發遠都,平原綠油油。”

6.發生;產生。
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言出乎身加乎民,行發乎邇見乎遠。”
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臣向前數言日當食,今連三年比食。自建始以來,二十歲間而八食,率二歲六月而一發,古今罕有。”

唐王昌齡《萬歲樓》詩:“誰堪登望雲煙裏,向晚茫茫發旅愁。”

明王守仁《大學問》:“能安,則凡一念之發,一事之感,其為至善乎。”

《新華文摘》1982年第6期:“誌願自度度他,自覺覺他,叫做發大心,又叫做發菩提心。”

7.指出產。

明葉子奇《草木子·雜俎》:“山發白銀亦有光,人跡其光而求之,多見礦脈。”

8.施行;實行。

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賦政於外,四方爰發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按《商頌》‘遂視既發’,箋:‘發,行也。遍省視之教令則盡行也。’此詩‘發’亦當訓‘行’,承上‘賦政於外’言之。‘四方爰發’猶雲四方之政行焉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重言》:“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,謀未發而聞於國。”

高誘註:“發,行。”
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發教封內,而巴人致貢。”

太平天國洪秀全《蘇福省減賦詔》:“上帝基督帶朕幼,照見民困發政仁。”

9.指施予,給與。

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,發罪鈞。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,其罪亦猶淫辟者也。”

10.開發;開墾。

《詩·周頌·噫嘻》:“駿發爾私,終三十裏。”

鄭玄箋:“發,伐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伐,發地。”

《管子·霸形》:“東發宋田,夾兩川,使水復東流。”

《東觀漢記·第五倫傳》:“躬與奴共發棘田種麥。”

晉張載《七哀》:“穨隴並墾發,萌隸營農圃。”

宋梅堯臣《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》詩:“楚山豈無銅,楚匠豈不工……君今承詔行,諭民當得中,茍能使之發,亦莫取之窮。”

11.開啟。
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。”

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。”

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軻既取圖奏之,秦王發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

清納蘭性德《鳳凰臺上憶吹簫·除夕得梁汾閩中信因賦》詞:“分明見,臨緘重發,欲寄遲遲。”

12.挖掘。

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:“董子之治晉陽也,公宮之垣,皆以狄蒿苫楚廧之,其高至丈餘,君發而用之。”
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發人之墓,其害多矣。”

《三國誌·吳誌·吳主傳》:“穿塹發渠,以備盜賊。”

明郎瑛《七修類稿·國事·南都二墓》:“京師城中不許有墓。雖古者發之。”
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莊廷鑨》:“發廷鑨之墓,焚其骨,籍沒其家產。”

13.顯現;顯露。

《詩·商頌·長髮》:“濬哲維商,長發其祥。”
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天有六氣,降生五味,發為五色。”

杜預註:“發,見也。”

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故新室之興也,德祥發於漢三七九世之後。”

顏師古註引蘇林曰:“二百一十歲,九天子也。”

宋蘇舜欽《上範希文書》:“而閣下誤有聽采,將引猥瑣置於左右,委言垂意,發於顏色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:“王小玉便啟朱唇,發皓齒,唱了幾句書兒。”

14.指使顯現。

宋王琪《秋日白鷺亭》詩:“安得犀燈然,煌煌發水怪。”

15.表現。

《易·坤》:“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,發於事業,美之至也。”

《孟子·原善下》:“蔽也者,其生於心為惑,發於政為偏,成於行為謬。”
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利害》:“夫節清之業,著於儀容,發於德行。”
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二:“夫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和可也;發而中節,謂之中可也。”

16.散發;發給。

《書·武成》:“散鹿臺之財,發鉅橋之粟,大賚於四海,而萬姓悅服。”

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,覺,乃發禦府金錢賜之,以愧其心。”

《新唐書·韓遊瑰傳》:“陛下約士以不次之賞,今貢賦方至,發而酬之,其守自固。”

金元好問《國子祭酒權刑部尚書內翰馮君神道碑銘》:“秋七月,霜害稼,民無所於糴。官為發粟賑貧。”

康濯《臘梅花》二:“恰在這時,發了三個月的津貼費,每個人都有了好幾塊錢。”

17.特指賑濟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,塗有餓莩而不知發。”

宋王安石《答曾公立書》:“野有餓莩則發之。”

18.發布;宣告。

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國君亦為發憲布令於國之眾。”
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天子發號令,行禁止,以眾為勢也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號未發而風移,令未施而俗易。”

《通典·食貨二》:“今者水澇甕溢,大為災害。臣以為宜發明詔敕刺史二千石:漢氏舊堰及山谷私家小陂,皆當修繕。”

巴金《家》二三:“他說話好像在發命令。”

19.行動。

《易·坤》:“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。”

《尉繚子·談制》:“明賞於前,決罰於後,是以發能中利,動則有功。”
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十:“凡盜賊姦淫群飯為過惡者,白晝不敢顯行也,必昏夜合徒竊發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明智·置鼓》:“魏李崇為兗州刺史。

兗舊多劫盜。

崇命村置一樓,樓皆懸鼓,盜發之處,亂擊之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瑞雲》:“瑞雲擇婿數月,更不得一當,媼頗恚,將強奪之而未發也。”

20.指出動。

《花城》1981年第2期:“正午十二時,‘放龍’了。一時間百龍齊發。”

21.發動。

《禮記·禮器》:“故觀其器而知其工之巧,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觀其人之發動所為,而知其人之有知。”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自此之後,欲發天下之大事,未嘗不獨寢,恐夢言而使人知其謀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如有地動,尊則振龍機發吐丸,而蟾蜍銜之。”

唐蘇鶚《杜陽雜編》卷中:“﹝韓誌和﹞善彫木,作鸞鶴鴉鵲之狀,飲啄動靜,與真無異,以關戾置於腹內,發之則淩雲奮飛。”

22.舉事;發難。

《商君書·弱民》:“秦師至……莊蹻發於內,楚分為五。”
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客謂高皇帝曰:‘時可矣。’高皇帝曰:‘待之,聖人當起東南間。’不一年,陳勝、吳廣發矣。”

《舊五代史·梁書·王師範傳》:“是日,劉鄩下兗州,河南數十郡同日發。”

23.倡始;提出。

《左傳·定公十四年》:“文子使告於趙孟曰:‘範、中行氏雖信為亂,安於則發之,是安於與謀也。

晉國有命,始禍者死。二子既伏其罪矣,敢以告。’”
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諸律令所更定,及列侯悉就國,其說皆自賈生發之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哲宗元符三年》:“蔡卞事上不忠,懷姦深阻,凡惇所為,皆卞發之。”

魯迅《而已集·答有恒先生》:“你是看我的作品的,我現在發一個問題:看了之後,使你麻木,還是使你清楚。”

24.闡發。

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吾與回言終日,不違,如愚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發。

回也不愚。”

邢昺疏:“亦足以發明大體。”

《東觀漢記·光武帝紀》:“賊檄日以百數,憂不可勝,帝猶以餘閒講經藝,發圖讖。”

隋王通《中說·王道》:“子讀《樂毅論》曰:‘仁哉樂毅,善藏其用;智哉太初,善發其薀。’”宋秦觀《韓愈論》:“探道德之理,述性命之情,發天人之奧,明死生之變,此論理之文,如列禦寇、莊周之所作是也。”

清葉廷琯《吹網錄·章實齋修誌體裁之善》:“各序因誌例而推論史例,更有發前人所未發者。”

25.啟發;開導。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”

宋蘇軾《桃花源》詩:“夢往從之遊,神交發吾蔽。”

明何景明《函谷子太極圖論引》:“聖人之道,貴相發,不貴襲;貴相明,不貴同。”
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四:“我自己是四歲半發的蒙。”

26.提拔;舉薦。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舜發於畎畝之中,傳說舉於版築之間。”

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宰相必起於州部,猛將必發於卒伍。”

宋曾鞏《都官員外郎胥君墓誌銘》:“蓋天聖間,翰林君方處顯,好收獎天下之士,而名能知人,士之出於其時有盛名於天下者,多翰林君發之。”

27.傳揚;張揚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其喜心感者,其聲發以散。”

鄭玄註:“發,猶揚也。”

《孔子家語·入官》:“己有善勿專,教不能勿怠,已過勿發,失信勿掎。”

王肅註:“言人已過誤,無所傷害,勿發揚。”

唐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張生發其書於所知,由是時人多聞之。”

28.揭露;暴露。

《管子·正世》:“罪過不發,則是長淫亂而便邪僻也。”

《漢書·鄭當時傳》:“司馬安為淮陽太守,發其事,當時以此陷罪。”

《南史·範泰傳》:“明日送曄付廷尉,入獄,然後知為湛之所發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赫大卿遺恨鴛鴦絛》:“﹝空照﹞對著女童道:‘不好了!赫郎事發了!快些隨我來逃命!’”昆劇《十五貫》第六場:“怎麽如今況鐘又來查勘?莫不是我婁阿鼠的案情發了?”

29.抒發;發泄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懷朕情而不發兮,余焉能忍與此終古。”

漢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願賓攄懷舊之蓄念,發思古之幽情。”

唐韓愈《送高閑上人序》:“張旭善草書,不治他技。喜怒窘窮,憂悲愉佚,怨恨思慕,酣醉無聊不平,有動於心,必於草書焉發之。”

明徐渭《答龍溪師書》:“詩至李、杜、昌黎、子瞻而變始盡,乃無意不可發,無物不可詠。”

30.猶致,送達。
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晉獻文子成室,晉大夫發焉。”

《左傳·隱公七年》:“戎朝於周,發幣於公卿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報更》:“晉靈公欲殺宣孟,伏士於房中以待,因發酒於宣孟。”

高誘註:“發,猶致也。”

31.醒;不寐。

《晏子春秋·諫上三》:“景公飲酒,酲,三日而後發。

晏子曰:‘……今一日飲酒,而三日寢之。’”

《晏子春秋·諫上六》:“晏子朝。

杜扃望羊待於朝。

晏子曰:‘君奚故不朝?’對曰:‘君夜發不可以朝。’”賈誼《新書·先醒》“辟猶俱醉而獨先醒也”清盧文弨校註:“潭本作‘先發’也。”

32.震動;撞動;扇動。

《老子》:“天無以清,將恐裂;地無以寧,將恐發。”

漢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禮官整儀,乘輿乃出。於是發鯨魚,鏗華鐘。”

漢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獲白雉兮效素烏,嘉祥阜兮集皇都。發皓羽兮奮翹英,容絜朗兮於純精。”

33.點燃;燃燒起來。

《孫子·火攻》:“凡火攻,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。火發於內,則早應於外。火發兵靜者,待而勿攻。”

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冬十月,大內火發,自夜至曉,五千餘間,後苑廣聖宮及宮人所居,幾盡被焚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六》:“徐公景熹官福建鹽道時,署中篋笥每火自內發,而扃鑰如故。”

峻青《黎明的河邊·馬石山上》:“到了林寺山了,郭城、成場泊都發上火了。”

34.派遣。

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言章子之敗者,異人而同辭,王何不發將而擊之?”高誘註:“發,遣。”

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高帝以為然,乃發使告諸侯會陳,‘吾將南遊雲夢’。”

《隋書·百官誌下》:“自散騎已下,皆主出使,量事大小,據品以發之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明智·置鼓》:“旁村始聞者,以一擊為節,次二,次三。俄頃之間,聲布百裏,皆發人守險。”京劇《黑旋風李逵》第五場:“待俺回山稟明大哥,發來人馬,滅卻惡霸。”

35.指分配。

夏衍《復活》第四幕:“她發在監獄醫院裏工作,生活過得很好。”

36.疾病發作。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範增大怒,曰:‘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為之。願賜骸骨歸卒伍。’項王許之。行未至彭城,疽發背而死。”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六回:“這來旺兒,又是那棒瘡發了,身邊盤纏缺乏,甚是苦惱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家母實隻胃病,年老力衰,病發便臥,延醫服藥後,已就痊可。”

37.徵發;徵調。

《墨子·雜守》:“先舉縣官室居官府不急者,材之大小長短及凡數,即急先發。”

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發閭左適戍漁陽。”

《三國誌·魏誌·王朗傳》:“前車駕當幸洛陽,發民為營,有司命以營成而罷。”

《宋書·沈攸之傳》:“元嘉二十七年,索虜南寇,發三吳民丁,攸之亦被發。”

宋司馬光《交趾獻奇獸賦》:“於是降軺車之使,發旁縣之民,除塗於林嶺之隘,引舟於江淮之濱。”

《宋史·河渠誌五》:“神宗熙寧元年,河水漲溢……八年正月,發夫五千人,並胡盧河增治之。”

38.製作;擬定。

漢揚雄《劇秦美新》:“仲尼不遭用,《春秋》困斯發。”

《漢書·藝文誌》:“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,於是有代趙之謳,秦楚之風,皆感於哀、樂,緣事而發,亦可以觀風俗,知薄厚雲。”

南朝梁蕭統《〈文選〉序》:“美終則誄發,圖像則讚興。”

唐韓愈《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翔於郎署,騫於禁密。發帝之令,簡古而蔚。”

39.歌唱;表演;演奏。

漢劉向《列女傳·趙津女涓》:“簡子悅,遂與渡,中流,為簡子發河激之歌。”

三國魏曹丕《善哉行》:“齊倡發東舞,秦箏奏西音。”

唐王建《霓裳詞》之六:“弦索摐摐隔彩雲,五更初發滿宮聞。”

宋王安石《雜詠》之六:“誰能弦且歌,為我發古聲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二七回:“昨宵庭外悲歌發,知是花魂與鳥魂?”

40.發跡興旺;使發跡興旺。

晉皇甫謐《高士傳·嚴遵》:“蜀有富人羅沖者,問君平曰:‘君何以不仕?’君平曰:‘無以自發。’”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四六回:“甘羅發早子牙遲,彭祖、顏回壽不齊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﹝朱晦翁﹞再行閒步一看,看得風水真好,葬下該大發人家……遂對天祝下四句道:‘此地若發,是有地理;此地不發,是有天理。’”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二七:“新娘子,別踩滴水檐呀,踩著了,婆家不發。”

41.指在發跡興旺中長出某種人才。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堪輿》:“旬餘,始蔔一域……娣曰:‘是地當先發一武孝廉。’葬後三年,公長孫果以武生領鄉薦。”

42.花開放。

南朝宋鮑照《代白紵曲》:“桃含紅萼蘭紫牙,朝日灼爍發園華。”

唐李商隱《無題》詩之二:“春心莫共花爭發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”

宋歐陽修《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》:“雪消門外千山綠,花發江邊二月晴。”

陳毅《題西山紅葉》詩:“明春花再發,萬紅與千紫。”

43.發源;發端。

唐韓愈《擇言解》:“水發於深,而為用且遠。”
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一》:“《大雅》雲:‘虎拜稽首,天子萬壽。’人臣之奉上以萬歲,疑發於此。”

44.表達;說出。
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十:“大抵譏誚之語,先發者未必切害,而報復者往往奇險深酷。”

《東周列國誌》第八九回:“軍師不發一言,豈救與不救,二策皆非乎?”毛澤東《論聯合政府》四:“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,便沒有人民的一切。對於這個問題,切不可隻發空論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六九:“她問這個人許多問題,他好像是啞巴,一語不發。”參見“發言”。

45.激發;激起。

《新唐書·關播傳》:“會赦還,住剡中。觀察使皇甫政表其至以發帝怒,遂流死賀州。”

宋蘇軾《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劄子》:“然臣竊料鬼章兇豪素貴,老病垂死,必不能甘於困辱,為久生之計……必將不食求死,以發其眾之怒。”

46.消散;消除。

宋宋祁《集江瀆池》詩:“暫雲消樹影,驟雨發荷香。”

宋蘇軾《修廢官舉逸民》:“自孔子沒,世之君子,安其富貴,而不復思念天下有廢而不修之官,逸而不舉之民。今明策丁寧而求之,以發孔子千載之長憂,此天下之幸也。”

宋葉適《孫永叔墓誌銘》:“故陸公歷敘君學能抽先民之微,智能發當世之慮,而其恨不及在人主前口論手畫,見於用而成功名也。”

47.交付;送出。

宋蘇軾《杭州上執政書》:“今年合起年額米斛百六十萬,乞特許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,;其餘,候豐熟日隨年額起發,未蒙恩許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陳煙橋》:“先前的信及木刻,也收到的,我並且即發回信,現在看來,是我的那一封回信寄失了。”

魯迅《致許廣平》:“二十三日下午發一信,想已到。”

48.指流出。

宋曾鞏《祭晁少卿文》:“不意今者,公遽淪亡。得訃歔欷,涕隨聲發。”

49.引起。

宋蘇軾《書樂毅樂後》:“群兒妄作名字,自相刻畫,類皆如此,可以發千載之一笑。”

宋洪邁《容齋隨筆·範曄作史》:“曄所著序論,了無可取……人苦不自知,可發千載一笑。”

秦牧《社稷壇抒情》:“啊,這座發人深思的社稷壇!”

50.鳴叫。

唐韓愈《嘲鼾睡》詩:“雄哮乍咽絕,每發壯益倍。”

宋梅堯臣《續永叔歸田樂秋冬》詩之二:“鋤犁滿屋牛在牢,鵝鴨亂鳴雞亂發,割烹炊黍待鄰叟,飽向茅簷閒兀兀。”

51.遣送;發配。

《水滸傳》第三六回:“鄆城縣宋押司宋江,不知為甚麽事發在濟州府,斷配江州牢城。”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九八回:“拏送三法司問罪,發煙瘴地面,永遠充軍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危老爺已自問了罪,發在和州去了。”

侯寶林《改行》:“也許把你發了!發往邊疆。”

52.發性,使性子。

《水滸傳》第五四回:“李逵看那鐵錘時,約有三十來斤。那漢使的發了,一瓜錘正打在壓街石上,把那石頭打做粉碎。”

53.指爆發。

趙樹理《小二黑結婚》二:“於福他爹看見不像個樣子,有一天發了脾氣,大罵一頓。”

54.發覺。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兵智·高仁厚》:“邛州牙將阡能叛,侵擾蜀境。都招討高仁厚帥兵討之……有鬻麵者到營中,邏者發,執而訊之。”

55.謂使發墨。

明陳繼儒《珍珠船》卷三:“石墨,出南雄州始與(興)縣,沈散小溪,巨細短長如墨。以端硯發之,可寫字,可畫眉。”參見“發墨”。

56.發行。

郭沫若《反正前後》第二篇七:“董太師的最高妙的財政政策便是多發紙幣,多鑄銅元。”

57.流露感情。

楊朔《分水嶺》:“於得水從心裏發出笑來。”

58.猶變,變化。

梁斌《播火記》三八:“長期的養病生活,使他變成少言寡語,吃盡了人間的好東西,身體發得又蠢又胖。”

59.猶漲。
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五部分九:“春水雖在發了,還未開堰,河裏的水仍是很清淺。”

《收穫》1981年第5期:“從前我們那發了一場大水,房子和地都淹了。”

60.猶砌。

61.猶發發。像疾風聲。

《詩·檜風·匪風》:“匪風發兮,匪車偈兮,顧瞻周道,中心怛兮。”

鄭玄箋:“發發飄風,非有道之風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言今日之風非有道之風,發發兮大暴疾。”

62.發酵;膨脹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造神麯並酒》:“凡冬月釀酒,中冷不發者,以瓦瓶盛熱湯,堅塞口,又於釜湯中煮瓶令極熱,引出,著酒甕中,須臾即發。”
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穀四·蒸餅》:“小麥麵修治食品甚多,惟蒸餅其來最古,是酵糟發成單麵所造。”
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四:“浸麯經七日,麯發細泡起。”

63.指科舉考試應考中選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學生前科看廣東榜,知道賢契高發,滿望來京相晤,不想何以遲至今科?”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頤養·止憂》:“猶慰下第者以來科必發。”

64.量詞。支;根。用於箭矢。古代亦以十二矢為一發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必使先射,射三發,皆遠許為。”

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賜以冠帶衣裳……弓一張,矢四發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服虔曰:‘發,十二矢也。’韋昭曰:‘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為一發也。’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今則以一矢為一放也。”

唐韓愈《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誌》:“射三發,連三中。”

65.量詞。猶類。表示種類。

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人主之疾,十有二發,非有賢醫,莫能治也。何謂十二發?曰:痿、蹶、逆、脹、滿、支、膈、肓、煩、喘、痺、風,此之曰十二發。”

66.量詞。起;次。用於反覆出現或可能反覆出現的事情。

《後漢書·鮮卑傳》:“鮮卑寇邊,自春以來,三十餘發。”

《南史·蕭思話傳》:“時都下多劫掠,二旬中十七發。”

楊蘇《沒有織完的筒裙》:“大青樹都換了一發葉子了,你的筒裙才織了半條。”

67.量詞。下。用於動作的次數。

唐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“君當解去茲帶,束以他物,然後叩樹三發,當有應者。”

68.量詞。顆。用於槍彈、炮彈。

周立波《金戒指》:“第二發子彈,他又打中了一個敵人。”

69.通“伐”。矜誇。

《逸周書·官人》:“少言以行,恭儉以讓,有知而言弗發,有施而心弗德,曰謙良者也。”

朱右曾校釋:“弗伐其智,弗矜其施。”

70.通“伐”。攻伐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尉繚子·兵令》:“全功發之得。”註:“‘發’讀為‘伐’。”

《荀子·臣道》:“功伐足以成國之大利。”

唐柳宗元《平淮夷雅》之二:“維彼攸宅,乃發乃守。”

71.通“廢”。毀壞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。”
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去郭百步,牆垣、樹木,小大盡伐除之……外空室盡發之,木盡伐之。”

岑仲勉註:“發,壞也。”

《宋書·張暢傳》:“虜使曰:‘君當以法令裁物,何用發橋。’”

72.通“廢”。放置。參見“發齊”、“發藥”。

73.通“廢”。廢棄。

《管子·五行》:“天子出令,命左右使人內禦,其氣足,則發而止。”
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管子》:“發、廢古字通。此謂其閉藏之氣足,使人內禦之事則廢而止也。”

74.通“廢”。發賣,賣出。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散不足》:“今生不能致其愛敬,死以奢侈相高……故黎民相慕效,至於發屋賣業。”

《漢書·貨殖傳·子贛》:“子贛既學於仲尼,退而仕衛,發貯鬻財曹魯之間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多有積貯,趣時而發。”

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作“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間。”又《仲尼弟子列傳》作“子貢好廢舉”。

司馬貞索隱引劉氏曰:“廢謂物貴而賣之,舉謂物賤而收買之。”

75.通“旆”。大旗。
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《詩》曰:‘武王載發,有虔秉鉞。’”

《詩·商頌·長發》作“武王載旆”。

76.通“冹”。

77.通“法”。法度。

《管子·兵法》:“得地而國不敗者因其民,因其民則號制有發也。”

許維遹校註:“‘發’與‘法’通。”

78.通“法”。指遵從法度。

《管子·任法》:“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……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,此謂為大治。”

許維遹校註:“發、法古通用。”

79.通“瞂”。盾。
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陳忌向壘》:“發者,所以當埤堄也。”

80.古部族名。

《管子·揆度》:“發、朝鮮之文皮,一筴也。”

馬非百新詮:“發,國名……一名北發。”

《逸周書·王會》:“發人麃麃者,若鹿迅走。”

孔晁註:“發,亦東夷。”

81.唐時詔書名稱之一。

宋葉夢得《石林燕語》卷三:“唐中書制詔有四:封拜冊書用簡,以竹為之;畫旨而施行者曰發、曰敕,用黃麻紙……曰發、曰敕,蓋手詔之類;而敕牒乃尚書省牒,其紙皆一等也。”

II

ㄅㄛ

〔《集韻》北末切,入末,幫。〕

彎曲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居幹之道,菑栗不迆,則弓不發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周官下》:“發當讀為撥。撥者枉也,言析幹不邪行絕理,則弓不至於枉戾也。”
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曲僂發背,上有五管,頤隱於齊。”

聞一多解詁:“發讀為撥,撥剌枉曲之貌也。”

阅读:7225

●發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