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榆

榆字的筆畫:13畫;

ㄩˊ

〔《廣韻》羊朱切,平虞,以。〕

1.榆樹。落葉喬木,葉卵形,花有短梗,翅果倒卵形,稱榆莢、榆錢。木材堅實,可製器物或供建築用。果實、樹皮和葉可入藥,可食。

《詩·唐風·山有樞》:“山有樞,隰有榆。”

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:“累石為城,樹榆為塞。

匈奴不敢飲馬於河。”

唐韓愈《獨釣》詩之一:“羽沈知食駃,緡細覺牽難。聊取誇兒女,榆條繫從鞍。”
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木二·榆》:“邢昺《爾雅疏》雲:‘榆有數十種,今人不能盡別,唯知莢榆、白榆、刺榆、榔榆數者而已。’莢榆、白榆皆大榆也,有赤白二種,白者名枌。”

2.星名。

《春秋運鬥樞》:“玉衡星散為雞,為鴟……為荊,為榆。”

漢無名氏《隴西行》:“天上何所有,歷歷種白榆。”

唐高宗《大唐紀功頌》:“月弓宵而空桂,則蝕屢金波;星箭夕而奔榆,則妖飛玉弩。”

3.通“揄”。瀉。

漢揚雄《太玄·瑩》:“植表施景,榆漏率刻。”

範望註:“俞,猶寫也,寫水下漏,審刻知時。”

清俞樾《諸子平議·楊子太玄》:“讀為揄。

《說文·手部》‘揄,引也。’榆訓引,故得訓寫,作榆者假字。”

4.通“緛”。縮短。

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十二始寒,盡刑;十二小榆,賜予。”

趙守正註:“榆,通‘緛’。盈緛,即盈縮……指白日時間見短。”

5.通“逃”。逃跑。

6.通“搖”。搖動。

《素問·骨空論》:“失枕在肩上橫骨間,折使榆臂齊肘,正灸脊中。”

王冰註:“榆,讀為搖。搖,謂搖動也。”

7.通“渝”。變化。
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·蘇秦謂陳軫章》:“魏王胃(謂)韓倗、張義(張儀):‘煮棘(棗)將榆,齊兵有(又)進,子來救寡人可也,不救寡人,寡人弗能枝(支)。’”

8.通“鷂”。參見“榆翟”。

阅读:2517

●榆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