衩衣
兩側開衩的長衣。古人用以稱男子便服,始於唐。
唐李廓《長安少年行》之六:“不樂還逃席,多狂慣衩衣。”
《資治通鑒·唐僖宗乾符元年》:“凝、彥昭同舉進士,凝先及第,嘗衩衣見彥昭。”
胡三省註:“衩衣,便服不具禮也。”
元胡三省《通鑒釋文辨誤》卷十一:“衩衣二字,今人所常言也。凡交際之間,賓以世俗之所謂禮服來者,主欲從簡便,必使人傳言曰:‘請衩衣。’客於是以便服進。又有服宴褻之服而遇服交際之服者,必謝曰:‘衩袒無禮。’可見衩衣之語,起於唐人,而通行於今世也。”
元蔣子正《山房隨筆》:“席上太守及諸公祇服褙子,文龍以綠袍居座末。坐定,供茶。
文龍故以托子墮地,諸公戲以失禮。
文龍曰:‘先生衩衣,學生落托。’眾為一笑。”
阅读:11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