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席

席字的筆畫:10畫;

(參見蓆)

ㄒ〡ˊ

〔《廣韻》祥易切,入昔,邪。〕

亦作“廗”。

1.“蓆”的古字。坐臥鋪墊用具。由竹篾、葦篾或草編織成的平片狀物。

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”

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臥不設席,行不騎乘,親裹贏糧,與士卒分勞苦。”

唐韓愈《送僧澄觀》詩:“清淮無波平如席,欄柱傾扶半天赤。”

魯迅《故事新編·理水》:“禹便一徑跨到席上,在上面坐下。”

2.坐位,席位。

《論語·鄉黨》:“君賜食,必正席,先嘗之。”

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飲酒酣,武安起為壽,坐皆避席伏。”
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七:“於便坐接客,初惟一揖,即端坐自若……及退,復起一揖,未嘗離席。”徐遲《精神分析》:“這裏是特等觀眾席。”

3.酒筵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要離席闌至舍,誡其妻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,灑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但是良辰佳節,或賓客席上,必定召他來侑酒。”
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五:“沒有再請誰,專請蕭隊長赴席。”

4.指設筵。

唐韓愈《送鄭十校理序》:“於其行日,分司吏與留守之從事,竊載酒肴,席定鼎門外,盛賓客以餞之。”

5.職位。

唐劉禹錫《贈楊尚書》詩:“步武離臺席,徊翔集帝梧。”

6.舊稱所司職務為席,如管刑名的幕賓稱刑席,管錢穀的稱錢席;教師稱教席。

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三回:“我想把這幾個人留在湖北,量材器使用,每一個人替他們安置一席,倒也不難。”

7.船帆。

南朝宋謝靈運《遊赤石進帆海》詩:“揚帆采石華,掛席拾海月。”

唐高適《東征賦》:“掛輕席於中流,順長風以破浪。”

明貝瓊《遣兒子歸營殳山草堂》詩:“秋江有鱸魚,當掛吳淞席。”

8.謂布席而坐。

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趙旃夜至於楚軍,席於軍門之外,使其徒入之。”

杜預註:“席,布席坐。”

《禮記·祭義》:“七十杖於朝,君門則席。”

鄭玄註:“為之布席於堂上而與之言。”

南朝梁陶弘景《解官表》:“席月澗門,橫琴雲際。”

明吳從先《妓虎傳》卷三:“秦生席大樹下,樹上五色薔薇。”

9.憑藉;倚仗。

《漢書·楚元王傳》:“呂產、呂祿席太後之寵,據將相之位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席,猶因也。言若人之坐於席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房玄齡傳》:“治家有法度,常恐諸子驕侈,席勢淩人。”

清唐甄《潛書·主奴》:“繼世而為天子者,席疆土之富強,承先帝之侈麗。”

李一《荊宜施鶴光復記》:“蓋其地並踞武昌上遊,席建瓴之勢。”

10.繼承。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牛成章》:“忠席父業,富有萬金。”

11.宋代計量單位。一席鹽或米,大者二百二十斤,小者一百十六斤。

宋蘇軾《奏淮南閉糴狀》:“如有細民過渡回運米斛不滿一碩,即勒白日任便渡載外;有一碩以上,滿一席者,並仰地分捉拽赴官,依法施行。”

《宋史·食貨誌下三》:“為鹽歲百五十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九石,石五十斤;以席計,為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二十席,席百一十六斤。”

《宋史·食貨誌下三》:“猾商貪吏,表裏為姦,至入椽木二,估錢千,給鹽一大席,為鹽二百二十斤。”

12.用為量詞。

唐杜甫《種萵苣》詩:“既雨已下理小畦,隔種一兩席萵苣。”

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“高公喜歡得無可如何,送了八兩銀子謝儀,還在北柱樓辦了一席酒。”

浩然《石山柏》:“這席話,自然有許多是不在理的,我不想去聽它。”

13.姓。

唐代有席豫。見《舊唐書·文苑傳中》。

阅读:2620

●席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