撚
簡體撚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撚字筆畫:15畫。
(撚,撚)
I
ni·n
ㄋ〡ㄢˇ
〔《廣韻》乃殄切,上銑,泥。〕
1.執;持取。
《說文·手部》:“撚,執也。”
唐杜牧《重送》詩:“手撚金僕姑,腰懸玉轤轆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見一騎馬悄如飛到,撚一柄丈二長槍,騁粗豪,妝就十分惡。”
蕭紅《生死場》七:“趙三撚著煙袋,他來回踱走。”
2.揉搓;搓撚。
後蜀歐陽炯《賀明朝》詞:“故將纖纖玉指,偷撚雙鳳金線。”
宋賀鑄《芳草渡》詞:“羞淚下,撚青梅,低聲問道幾時回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把黃髯撚定,徹放眉間鎖。”
應修人《小學時的姊姊》:“常常撚撚絹絲兒,針兒,說:‘姊姊,你替我穿!’”
3.指揉搓而成的卷兒。
元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一摺:“撚個紙撚,蘸上些油,點上這燈兒。”
4.蹂,踐踏。
《逸周書·大武》:“五虞:一、鼓走疑;二、備從來;三、佐車舉旗;四、采虞人謀;五、後動撚之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虞人知山澤之險,采其謀以出奇兵敵人陣後,亂而後蹈蹂之。”
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前後不相撚,左右不相幹。”
高誘註:“撚,揉蹈也。”
劉文典集解引莊逵吉曰:“《禦覽》‘撚’作蹍。註雲:‘蹍,蹀踏也。’”
5.接續;繫。
宋孫光憲《更漏子》詞:“偎粉面,撚瑤簪,無言淚滿襟。”
宋周煇《清波雜誌》卷十:“腰弓撚箭,從事鞍馬。”
金黨懷英《感皇恩》詞:“碧玉撚柔條,藍袍裁葉,明豔黃深軟金叠。”
6.彈撥琵琶的一種指法。
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輕攏慢撚抹復挑,初為《霓裳》後《綠腰》。”
唐張祜《王家琵琶》詩:“金屑檀槽玉腕明,子弦輕撚為多情。”
宋歐陽修《減字木蘭花》詞:“畫堂雅宴,一抹朱絃初入遍。慢撚輕籠,玉指纖纖嫩剝蔥。”
7.攆,驅逐。
元無名氏《殺狗勸夫》第一摺:“這等人不長進,則待饞處著嘴,懶處著身,不撚了他去,待做甚麽!”
《古今小說·陳禦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魯公子聽小姐縊死,還道是做成的圈套,撚他出門,兀自在廳中嚷刮。”
II
yān
〡ㄢ
同“橪”。
阅读:131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