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星
1.頂著星星。喻早出或晚歸。
唐王績《答馮子華處士書》:“或時與舟人漁子方潭並釣,俯仰極樂,戴星而歸。”
宋蘇軾《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》詩:“對床欲作連夜語,念汝還須戴星起。”
明李東陽《先叔父李父墓誌銘》:“悉力勤事,戴星觸霧,或遠涉江漢,未嘗告勩。”
清鈕琇《觚賸·兩大文章》:“臣趨朝之限,雖迫於戴星;而問寢之私,倍懸於愛日。”
2.《呂氏春秋·察賢》:“宓子賤治單父,彈鳴琴,身不下堂,而單父治。
巫馬期以星出,以星入,日夜不居,以身親之,而單父亦治。”後因以“戴星”為稱揚吏治或能吏之典。
唐羅隱《夜泊義興戲呈邑宰》詩:“溪畔維舟問戴星,此中三害有圖經。”
清錢謙益《楊應震授文林郎制》:“以蕞爾彈丸之邦,值累年捐瘠之後,戴星為治,計日有程。”
3.馬名。
《詩·秦風·車鄰》“有馬白顛”唐孔穎達疏:“額有白毛,今之戴星馬也。”
4.魚名。
《太平禦覽》卷九四○引《臨海水土記》:“戴星魚,狀如鳶魚,背上有兩白璫如指大。因名之雲。”
5.穀精草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草五·谷精草》。
阅读:134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