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不為怪
【成語】:恬不為怪
【拼音】:tián bù wéi guài
【解釋】:恬:安然;為:認為。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,毫不覺得奇怪。
【出處】: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至於俗流失,世壞敗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
【示例】:因喻及高綱身為漢軍,且為高其佩之子,世受國恩,乃有此等悖逆之事,~。 ★清·葉廷琯《鷗陂漁話·附記編行堂集事》
【近義詞】:恬不知怪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指不以為怪
猶言恬不知怪。
宋唐庚《上監司書》:“比來州縣削弱,紀綱棄壞,上下習熟,恬不為怪。”
《西湖佳話·葛洪仙跡》:“獨剩葛洪一人,據席大飲。頃刻潮至,葛洪舉杯向之,稱奇道妙,恬不為怪。”
陳垣《史諱舉例》卷八:“而內外所稱,章疏所列,俱公然直呼,恬不為怪,亦無一人議及之。”參見“恬不知怪”。
阅读:166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