餛飩
(餛飩,餛飩)
亦作“餫飩”。
1.一種麵食。用薄麵片包餡做成。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酒食》:“今衣冠家名食,有蕭家餛飩,漉去湯肥,可以瀹茗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百病主治藥上·痢》:“水穀痢、小兒疳痢,﹝樗白皮﹞並水和作餫飩煮食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“鄭屠道:‘卻纔精的,怕府裏要裹餛飩,肥的臊子何用?’”清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·冬至》:“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,頗似天地渾沌之象,故於冬至日食之。”
張天翼《大林和小林》第二章:“皮皮,你們要是遇見了餛飩擔子,就叫他挑到我這兒來,我要吃餛飩。”
2.指饅頭。
3.用來渡水的浮囊。
清余慶遠《維西見聞記》:“餛飩,即《元史》所載革囊也。不去毛而躉剝羖皮,紮三足,一足噓氣其中,令飽脹,紮之,騎以渡水,本蒙古渡水之法,曰皮餛飩。”
阅读:99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