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折不撓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百折不撓

【成語】:百折不撓

【拼音】:bǎi zhé bù náo

【解釋】:折:挫折;撓:彎曲。比喻意堅強,無論受到多少挫折,毫不動搖退縮。

【出處】:漢·蔡邕《太尉喬玄碑》:“其性莊,疾華尚樸,有百折不撓,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。”

【示例】:漢陽民軍司令黃興,系湖南長沙縣人,向來主張革命,屢仆屢起,~。 ★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三回

【近義詞】: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

【反義詞】:知難而退、一蹶不振半途而廢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意誌堅定

【英文】:indomitable

【日文】:何度挫折してもくじけない;不撓不屈(ふとうふくつ)

【法文】:être indomptable

【德文】:unbeirrbar

【俄文】:непреклóнный

【成語故事】:東漢時期司徒長史橋玄為官清廉,剛正不阿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強盜作鬥爭,建議朝廷頒布律法杜絕綁架事件。因彈劾南陽太守蓋升而辭官回鄉,深得曹操的賞識,稱他“有百折而不撓,臨大節而不可奇之風。”

(百折不撓,百折不撓)

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。形容意誌堅強

漢蔡邕《太尉橋公碑》:“其性疾華尚樸,有百折不撓,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。”

毛澤東《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》:“把黨的方針變為群眾的方針,還須要我們長期堅持的、百折不撓的、艱苦卓絕的、耐心而不怕麻煩努力。”
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三十章:“咱們起義就是書上說的革命--百折不撓,血戰到底。”亦省作“百折”。

明陳汝元《金蓮記·覲聖》:“致使浮沈外職抑且漂泊遐方;已明百折之忠,實是九重之過。”

阅读:1861

●百折不撓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