彀
彀字的筆畫:13畫;
gòu
ㄍㄡˋ
〔《廣韻》古候切,去候,見。〕
1.張滿弓弩。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羿之教人射,必誌於彀。”
楊伯峻註:“羿教人射箭,一定拉滿弓;學習的人也一定要求努力拉滿弓。”
《漢書·周亞夫傳》:“已而之細柳軍,軍士吏披甲,銳兵刃,彀弓弩,持滿。”
宋葉適《余頃為中塘梅林詩》:“忽茲遇眾甫,欲彀羞斷弦。”
2.引申為發射。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於是乃具選車得三百乘,選騎得萬三千匹,百金之士五萬人,彀者十萬人,悉勒習戰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彀謂能射也。”
《新唐書·霍王元軌傳》:“嘗從獵,遇群豕,帝使射之,筈不虛彀,豕為盡。”
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少帝紀二》:“敵騎往來馳突,王師植立不動,萬弩齊彀,飛矢蔽空,賊軍稍卻。”
3.比喻圓、滿的形狀。
唐韓愈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輟行謀於俄頃,見秋月之三彀。”
宋蘇軾《廬山二勝棲賢三峽橋》詩:“彎彎飛橋出,瀲瀲半月彀。”
4.喻盈滿。
唐殷潛之《題籌筆驛》詩:“算成功在彀,運去事終虧。”
5.箭靶。
《管子·小稱》:“匠人有以感斤欘,故繩可得斷也;羿有以感弓矢,故彀可得中也。”
尹知章註:“彀,謂射質棲皮者也。”
6.牢籠;圈套。
元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一摺:“常教我兩葉眉兒皺,一點赤心愁,卻不道父母惟其疾病憂,常落在別人彀。”
明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席捲囊收,小邦的盡歸吾彀,任從他齊楚綢繆。”
7.謂個中、就裡。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中記樂》:“蕓曰:‘古文全在識高氣雄,女子學之恐難入彀;唯詩之一道,妾稍有領悟耳。’”參見“彀中”。
8.善。
《爾雅·釋詁上》:“彀,善也。”
郝懿行義疏:“彀者,張弓之善也,射必至於彀,猶學必至於善,故彀有善義。”
9.夠。數量上可以滿足需要。
《西遊記》第五四回:“三藏欠身而起,對女皇合掌道:‘陛下,多蒙盛設,酒已彀了。’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九:“﹝嬾龍﹞有時放量一吃,酒數鬥飯數升,不彀一飽,有時不吃起來,便動幾日不餓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這些銀子,彀做甚麽!”
10.夠。達到某一點或某種程度。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天、天悶得人來彀。”
元王實甫《破窯記》第三摺:“[呂蒙正雲]你罵的我彀也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一回:“老實對你說:同我彀不上交情的,我一文也不肯借。”
11.夠。手能搭到、摸著。
《西遊記》第二回:“悟空罵道:‘你這潑魔,原來沒眼!你量我小,要大卻也不難。你量我無兵器,我兩隻手彀著天邊月哩!你不要怕,隻吃老孫一拳!’”
《紅樓夢》第八九回:“這張琴不是短,因我小時學撫的時候,別的琴都彀不著,因此特地做起來的。”
12.同“勾”。參見“彀當”。
阅读:14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