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屈不撓
【拼音】:bù qū bù náo
【解釋】:屈:屈服;撓:彎曲。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現十分頑強。
【示例】:教皇捉了他回,他在堂上~,定歸開出信教自由的理數。 ★清·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二十九回
【歇後語】:鐵人遭棍打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人頑強
【英文】:keep one's chin up
【日文】:不撓不屈(ふとうふくつ)
【法文】:inflexible
【俄文】:непоколебимый
【成語故事】:漢成帝時期,丞相王商為人正直,敢於同惡勢力在不屈不撓的鬥爭,他力勸漢成帝不要聽信大將軍王鳳的謠言帶頭去避難,受到漢成帝的表彰。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將玩忽職守的瑯玡太守楊彤罷免,因此得罪了他的親戚王鳳,因此被陷害
形容頑強鬥爭,在敵人或困難面前不屈服,不低頭。語本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樂昌篤實,不橈不詘。”
毛澤東《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》第二章第一節:“中國人民,百年以來,不屈不撓、再接再厲的英勇鬥爭,使得帝國主義至今不能滅亡中國,也永遠不能滅亡中國。”
馬南村《燕山夜話·文天祥論學》:“至於文天祥的強烈愛國思想和正氣凜然、不屈不撓的偉大風格,永垂千古,更非韓愈所能比擬的了。”
阅读:27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