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
梅字的筆畫:11畫;
méi
ㄇㄟˊ
〔《廣韻》莫杯切,平灰,明。〕
“某”的今字。
1.落葉喬木。種類很多。葉卵形,早春開花,以白色、淡紅色為主,味清香。果球形,立夏後熟,生青熟黃,味酸,可生食,也用以製成蜜餞、果醬等食品。未熟果加工成烏梅,供藥用。花供觀賞。
《詩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實七兮。”
朱熹集傳:“梅,木名,華白,實似杏而酢。”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果一·梅》:“梅,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,得木之全氣,故其味最酸,所謂曲直作酸也。”
2.指梅花。也指臘梅科的臘梅花。
南朝梁簡文帝《梅花賦》:“春風吹梅畏落盡,賤妾因此斂娥眉。”
宋周邦彥《雙調玉燭新·梅花》詞:“溪源新臘後,見數朵江梅,剪裁初就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“不求大士瓶中露,為乞孀娥檻外梅。”
郭沫若《遊西湖》詩:“萼綠梅猶綻,芽黃柳待勻。”
3.指梅樹的果實。可食,亦可用作調味品。
《書·說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”
孔傳:“鹽鹹梅酸,羹須鹹醋以和之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東門行》:“食梅常苦酸,衣葛常苦寒。”
唐白居易《生離別》詩:“食櫱不易食梅難,櫱能苦兮梅能酸。”
宋程垓《水龍吟》詞:“柳困花慵,杏青梅小,對人容易。”
4.指柟木。即楠木。
《詩·秦風·終南》:“終南何有?有條有梅。”
鄭玄箋:“梅,柟也。”
高亨註:“梅,又名楠,高大的喬木,可做器材。”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梅,柟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《召南》等之‘梅’,與《秦》《陳》之‘梅’,判然兩物:《召南》之梅,今之酸果也;《秦》《陳》之梅,今之楠樹也。”
5.謂鹽梅。喻指宰輔重臣。
宋曾鞏《送鄭州邵資政》詩:“帝念人求舊,朝須汝作梅。”參見“鹽梅”。
6.指楊梅。
宋陸遊《項裏觀楊梅》詩之一:“小傘輕輿不辭遠,年年來及貢梅時。”自註:“鄉俗謂楊梅止曰梅。”
7.悲酸貌。參見“梅目”。
8.節候名。
唐歐陽詹《薛舍人韓判官雨晴到所居既霽先呈即事》詩:“江臯昨夜雨收梅,寂寂衡門與釣臺。”自註:“江南夏雨曰梅。”
《埤雅·釋木》:“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,五月雨謂之送梅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母親》:“上海剛剛出梅,即連日大熱。”參見“梅雨”。
9.姓。
阅读:193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