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間
(外間,外間)
1.亦作“外閒”。外邊,外面。
《東觀漢記·明德馬皇後紀》:“時上欲封諸舅,外閒白太後,太後曰:‘吾自念親屬皆無柱石之功。俗語曰:時無赭,澆黃土。’”閒,一本作“間”。
《南史·蔡廓傳》:“殿內將帥,正聽外間消息;若一人唱首,則俯仰可定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九回:“外間的人,傳說月卿和采卿是恩相好。”
2.謂外地。
魯迅《吶喊·故鄉》:“我說外間的寓所已經租定了,又買了幾件傢具,此外須將家裏所有的木器賣去,再去增添。”
3.數間相連的房屋中直接通到外面的房間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回:“那廟裏通共兩間小房子,安老爺住了裏間,外間白日見客,晚間家人們打鋪。”
阅读:12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