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
彭字的筆畫:12畫;
I
péng
ㄆㄥˊ
〔《廣韻》薄庚切,平庚,並。〕
1.鼓聲。
《說文·壴部》:“彭,鼓聲。”參見“彭觥”、“彭魄”。
2.古國名。在今四川省彭山縣。
《書·牧誓》:“王曰:‘嗟我友邦冢君,禦事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亞旅、師氏,千夫長、百夫長,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人,稱爾戈,比爾幹,立爾矛,予其誓。’”孔傳:“八國皆蠻夷戎狄……盧彭在西北。”
孔穎達疏:“此八國皆西南夷也……盧彭在西北者,在東蜀之西北也。”
3.古代地名。在今河南省中部。
《詩·鄭風·清人》:“清人在彭,駟介旁旁。”
毛傳:“清,邑也。
彭衛之河上,鄭之郊也。”
4.古代水名。今漢水支流南河及其分支馬欄河。
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:“伐絞之役,楚師分涉於彭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彭水出新城昌魏縣東北,至南鄉築陽縣入漢。”
5.姓。
II
bāng
ㄅㄤ
〔《集韻》逋旁切,平唐,幫。〕
形容多。參見“彭彭”。
《集韻·平唐》:“彭,多貌。”參見“彭彭”。
III
páng
ㄆㄤˊ
〔《集韻》蒲光切,平唐,並。〕
1.盛大貌。參見“彭魄”。
2.強壯貌。參見“彭彭”。
3.通“旁”。旁側。
《易·大有、》:“九四,匪其彭,無咎。”
王弼註:“匪其旁,則無咎矣。”
孔穎達疏:“匪,非也;彭,旁也。謂九三在九四之旁……能棄三歸五,故得無咎也。”
《墨子·備穴》:“若彭有水濁非常者,此穴土也。”
孫詒讓間詁引王念孫曰:“彭與旁通。”
4.通“篣”。搒,笞擊。參見“彭考”。
IV
pēng
ㄆㄥ
見“彭湃”。
阅读:11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