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訛傳訛
【成語】:以訛傳訛
【拼音】:yǐ é chuán é
【解釋】:以:拿,把;訛:謬誤。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,越傳越錯。
【出處】:宋·俞琰《席上腐談》:“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,故名采石,以訛傳訛。”
【示例】:這兩件事雖無考,古往今來,~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一回
【近義詞】:三人成虎、謬種流傳
【反義詞】:衣缽相傳、一脈相承
【歇後語】:流言生蜚語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錯誤相傳
【英文】:transmit errors
【日文】:誤(あやま)りを誤って伝える
【法文】:fausse rumeur va crescendo à mesure qu'elle passe de bouche en bouche
【成語故事】:從前楚國有個獵人,他捕鳥技藝很精湛。一次他捕獲一隻美麗的山雞準備到城裏去賣,過路的富翁詢問是什麽鳥,獵人騙他是鳳凰,於是以2000金賣給富翁。富翁覺得鳳凰應該進獻給楚王,可是山雞在路上死了。消息傳到楚王那裏,楚王嘉獎他的忠心
清周亮工《書影》卷四:“宋時安得有傳奇?或當時侂胄之黨有為此語者,流傳人世,以訛傳訛,紊謬如是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一回:“古往今來,以訛傳訛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蹟來以愚人。”
郭沫若《坐地巡天及其他》:“我發覺有兩處不妥當的地方,須得由我自己來改正,免得以訛傳訛。”
阅读:18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