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形
(遺形,遺形)
1.超脫形骸,精神進入忘我境界。
《文選·賈誼<鵩鳥賦>》:“真人恬漠兮,獨與道息。釋智遺形兮,超然自喪。”
李善註:“《莊子》雲:仲尼問於顏回曰:‘何謂坐忘?’回曰:‘墮支體,黜聰明,離形去智,同於大道,此謂坐忘。’司馬彪曰:‘坐而自忘其身。’”晉陸機《王子喬贊》:“遺形靈嶽,顧景忘歸。”
明袁宏道《答梅客生書》:“朋友則有一二小官,齋郎典客之類,絕口不談朝事者,其胸中又無一段先入意見為主,僕遂得遺形縱古,不相妨礙。”
2.道教指屍解登仙。
晉陸雲《登遐頌》:“梅公指景,有皇遺形。”
唐岑文本《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序》:“以貞觀十二年七月十二日,遺形而化,春秋九十有七。”
宋梅堯臣《長歌行》:“遺形得極樂,昇仙上玉京。”
3.遺體,遺骸。
《宋書·夷蠻傳·呵羅單國》:“是名如來,應供正覺,遺形舍利,造諸塔象。”
宋贊寧等《宋高僧傳·譯經二·唐洛京聖善寺善無畏》:“今觀畏之遺形,漸加縮小。”
4.指遺留下來的形貌。形體、形式。
三國魏曹植《敘愁賦》:“觀圖像之遺形,竊庶幾乎英皇。”
晉潘嶽《楊仲武誄》:“臨穴永訣,撫櫬盡哀。遺形莫紹,增慟余懷。”
唐高適《還京次睢陽祭張巡許遠文》:“思壯誌於冥寞,問遺形於荊杞。”
金元好問《大室同希顏賦》詩:“壯哉崧維嶽,盤盤上窈冥。中天瞻巨鎮,元氣有遺形。”
朱自清《中國歌謠·歌謠的分類》:“最早的敘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遺形。”
阅读:100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