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利
1.梵語。意譯“身骨”。
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後結成的堅硬珠狀物。又名舍利子。
《魏書·釋老誌》:“佛既謝世,香木焚屍。靈骨分碎,大小如粒,擊之不壞,焚亦不燋,或有光明神驗,胡言謂之‘舍利’。弟子收奉,置之寶瓶,竭香花,致敬慕,建宮宇,謂為‘塔’。”後泛指佛教徒火化後的遺骸。
明宋濂《璋公圓冢碑銘》:“以某年月日,奉舍利靈骨歸窆於郡之龍井辯才塔南,遵像法也。”
《古今小說·明悟禪師趕五戒》:“頌畢,荼毗之次,見火中一道青煙,直透雲端,煙中顯出圓澤全身本相,合掌向空而去。少焉,舍利如雨。”
2.契丹管軍頭目。
《資治通鑒·後唐明宗長興三年》:“初,契丹舍利萴刺與惕隱皆為趙德鈞所擒。”
胡三省註:“舍利、惕隱,皆契丹管軍頭目之稱。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真宗鹹平六年》:“其所署將帥,契丹、九女奚、南、北皮室當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,山後四鎮諸軍約十萬八千餘騎。”
阅读:123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