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越

ok8.org > 詞典 > 發越

(發越,發越)

1.播散;散發。

《文選·司馬相如<上林賦>》:“郁郁菲菲,眾香發越。”

郭璞註:“香氣射散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﹝馮衍《顯誌》﹞華芳曄其發越兮,時恍忽而莫貴。”

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一五:“近來學者如漳泉人物,於道理上發得都淺,都是作文時文采發越,粲然可觀。”

2.激揚;激昂。

三國魏嵇康《琴賦》:“英聲發越,采采粲粲。”

《隋書·文學傳序》:“江左宮商發越,貴於清綺;河朔詞義貞剛,重乎氣質。”
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樂律一》:“琴雖用桐,然須多年木性都盡,聲始發越。”
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演習·授曲》:“常有數人登場,每人一隻之曲,而眾口同聲以出之者。在授曲之人,原有淺、深二意:淺者慮其冷靜,故以發越見長;深者示不參差,欲以翕如見好。”

3.疾速。

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太白發越犯庫,兵寇之應也。”

顏師古註引張晏曰:“發越,疾貌也。”

4.指使疾速。

宋周煇《清波別誌》卷上:“唐戶部有蠲符……今出於永嘉。士大夫喜其有發越翰墨之功,爭捐善價取之。”

5.猶煥發。

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四:“﹝古法書﹞人間殆不復見,其僅存者皆歸禦府,但追想其筆勢飛動,精神發越耳。”

6.猶抒發。

元劉壎《隱居通議·文章五》:“瓏玲其聲,龍吟鳳鳴,妙契大造,發越七情。”

7.闡述;闡發。

明宋濂《<日損齋筆記>序》:“世之為士者,貴於立言。然言不可以徒立也,必依乎經史而為之辨證。雖或未遑竭其終始而具釋全書,所以發越其光晶,而疏通其晦塞者,其為來學寤疑辨惑之助,而功不既多矣乎。”

明歸有光《易圖論上》:“諸經遭秦火之厄,《易》獨以蔔筮存。

漢儒傳授甚明,雖於大義無所發越,而保殘守缺,惟恐散失。”

8.猶顯露。

元李翀《日聞錄》:“揚子雲曰:‘月未望則載魄於西,既望則終魄於東,其溯於日乎。’理固該盡,而不如沈括之言,能發越其狀也。

沈括曰:‘月如銀圜,圜本無光,日耀之乃有光矣。’”清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一:“張子野詞,古今一大轉移也……子野適得其中,有含蓄處,亦有發越處;但含蓄不似溫韋,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。”

9.猶發揮。
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五章:“人之魂神不清明,智慧不發越者,憂心沈沈昏昏、若墜若凝者,其皆由牽累哉!”參見“發揮”。

10.猶出息。

周立波《臘妹子》五:“自從臘妹子從餓老鷹嘴裏奪回了她那一隻小黑雞婆以後,這位老婆婆就很喜歡臘妹子了,總說她能幹,將來一定有發越。”

《山鄉巨變》上十五:“隻有發狠做,你們會有發越的。”

11.古殿名。

12.南朝陳賀文發、顧越的並稱。

《南史·儒林傳·顧越》:“時又有會稽賀文發,學兼經史,與越名相埒,故都下謂之發越焉。”

阅读:899

●發越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