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窟

窟字的筆畫:13畫;

ㄎㄨ

〔《廣韻》苦骨切,入沒,溪。〕

“掘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土室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當堯之時,水逆行,氾濫於中國,蛇龍居之,民無所定;下者為巢,上者為營窟。”

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昔者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。”

2.指獸、蟲、魚等棲止的洞穴。

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”

三國魏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鷙鳥潛藏,熊羆窟棲。”

唐杜甫《同諸公登慈恩寺塔》詩:“仰穿龍蛇窟,始出枝撐幽。”

唐裴說《塞上曲》:“楚水辭魚窟,燕山到雁家。”

3.泛指洞穴。

《韓詩外傳》卷十:“童子方欲彈黃雀,不知前有深坑後有窟也。”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鮑丘水》:“窟內寬廣,行者依焉。窟內有水,淵而不流,棲薄者取給焉。”
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回生》:“敢太歲頭上動土,向小姐腳跟挖窟?”

4.指人或物匯集處。

晉郭璞《遊仙詩》之一:“京華遊俠窟,山林隱遯棲。”

唐張鷟《遊仙窟》:“向見詩篇,謂非凡俗,今逢玉貌,更勝文章。此是文章窟也。”

金元好問《臨江仙·內鄉北山》詞:“夏館秋林山水窟,家家林影湖光。”

5.穴居;作巢。

晉潘嶽《西征賦》:“鷩雉雊於臺陂,狐兔窟於殿傍。”

宋梅堯臣《得殿丞端州硯》詩:“鮫龍所窟處,其石美且堅。”

6.挖(洞)。
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聞義裏》:“地土甚寒,窟穴而居。”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遊天臺山日記後》:“從臺端再攀歷南下,有石突起,窟其中為龕,如琢削而坐者,曰仙人坐。”

7.見“窟窟”。

8.通“崛”。高峻貌。

《藝文類聚》卷七引漢杜篤《首陽山賦》:“嗟首陽之孤嶺,形勢窟其槃曲。”

9.通“屈”。窮盡;匱乏。
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事部三》:“唐至德宗,告身纔易一醉,財之窟而爵之濫可知也。”

阅读:1498

●窟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