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
量字的筆畫:12畫;
I
liàng
ㄌ〡ㄤˋ
liáng
ㄌ〡ㄤˊ
〔《廣韻》力讓切,去漾,來。〕
1.計量物體多少的容器。
《書·舜典》:“協時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量,力尚反,鬥、斛也。”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齊舊四量,豆、區、釜、鍾。四升為豆,各自其四,以登於釜,釜十則鍾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鬥、斛也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阿纖》:“山(奚山)下為操量執概,母放女收,頃刻盈裝,付之以去。”
2.泛指計量的標準。
《孔子家語·五帝德》:“﹝黃帝﹞設五量。”
王肅註:“五量:權衡、升斛、尺丈、裏步、十百。”
3.限度;容量。
《論語·鄉黨》:“惟酒無量,不及亂。”
晉陸機《豪士賦》序:“聖人忌功名之過己,惡寵祿之踰量。”
宋劉子翬《夜飲》詩:“沈沈玉卮酒,量淺難負荷。”
4.分限;限界。
《禮記·禮運》:“以日星為紀,月以為量。”
孔穎達疏:“量,猶分限也。”
陳澔集說:“量,限量也。謂十二月之分限;分限不踰,則所為皆得其時,故事功滋長,如樹藝然也。”
5.氣度;氣量。
南朝梁任昉《〈王文憲集〉序》:“約己不以廉物,弘量不以容非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五:“量大福也大,機深禍亦深。”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九一回:“量小福亦小,做不得夫人。”
6.指才能。
《三國誌·蜀誌·諸葛亮傳》:“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,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。”
《北史·古弼張黎等傳論》:“古弼謀軍經國,有柱石之量。”
7.標準;規格。
《文子·下德》:“故高不可及者,不以為人量,行不可逮者,不以為國俗。”
《韓非子·忠孝》:“未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,許由是也;已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,堯舜是也;毀廉求財,犯刑趨利,忘身之死者,盜跖是也。此二者殆物也,治國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為量。”
《呂氏春秋·仲秋》:“乃命司服,具飭衣裳,文繡有常,制有小大,度有短長,衣服有量。”
8.(或讀liáng)衡量;估計。
《論語·子張》:“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。”
唐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十回:“你量我不敢進去?”老舍《茶館》第一幕:“量你也跑不了!”
9.指思慮、考慮。
宋葉適《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誌銘》:“上悟,為量修城,罷築堰。”
10.裁度,測斷。
唐無名氏《玉泉子》:“崔湜為中書令,張嘉貞為舍人,湜輕之,嘗呼為張底後。曾量數事,意出人右,湜驚美久之。”
11.評價;品評。
宋陳善《捫虱新話·歐陽公喜梅聖俞蘇子美詩》:“韓退之與孟東野為詩友,近歐陽公復得梅聖俞,謂可比肩韓孟,故公詩雲‘猶喜共量天下士,亦勝東野亦勝韓’也。”
12.數量。
《呂氏春秋·季春》:“是月也,命工師,令百工,審五庫之量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八二引唐余知古《渚宮舊事·陸法和》:“法和登艦大笑曰:‘無量兵馬。’”
13.謂布滿。
《呂氏春秋·期賢》:“野人之用兵也……流矢如雨,扶傷輿死,履腸涉血,無罪之民其死者量於澤矢。”
高誘註:“量,猶滿也。”
14.坑,窪地。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夫水……若有決行之,其應佚若聲響,其赴百仞之谷不懼,似勇;主量必平,似法。”
楊倞註:“量,謂阬,受水之處也。”
15.哲學範疇,與“質”相對。
章炳麟《菌說》:“或謂‘必知各原質之成於以太,萬物之成於各原質,而後知內外四大,至於六道,無一非我,乃為乾元至仁之量,是固然矣’。”徐遲《哥德巴赫猜想·生命之樹常綠》:“一切發明,決不是量的增添,必是質的飛躍:就是創造。”
16.量詞。
南朝時一種計量墨的單位。
17.通“緉”。量詞,猶雙。
三國魏曹操《與太尉楊彪書》:“並遺足下貴室錯綵羅縠裘一領,織成靴一量。”
《晉書·阮孚傳》:“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。”
《南齊書·張融傳》:“並履一量。”
18.通“兩”。量詞。
《敦煌變文集·祇園因由記》:“此則門當戶對,要馬百疋,黃金千量。”
王慶菽校記引周一良曰:“‘量’即‘兩’字,唐人為避‘雨’‘兩’之易混淆,常以‘量’代‘兩’。”
II
liáng
ㄌ〡ㄤˊ
〔《廣韻》呂張切,平陽,來。〕
1.用特定的標準工具,測定事物的長短、輕重、多少或其他性質。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為之鬥斛以量之,則並與鬥斛而竊之。”
漢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夫銖銖而稱之,至石必差;寸寸而度之,至丈必過。石稱丈量,徑而寡失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﹝量者﹞龠、合、升、鬥、斛也,所以量多少也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六二回:“孫大聖聽了,厲聲高叫道:‘陛下,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鬥量”。若愛豐姿者,如何捉得妖賊也?’”
2.計算、查點(數目)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十二年》:“己醜,士彌牟營成周,計丈數,揣高卑,度厚薄,仞溝洫,物土方,議遠邇,量事期,計徒庸,慮材用,書餱糧,以令役於諸侯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指瑕》:“又《周禮》井賦,舊有疋馬,而應劭釋疋,或量首數蹄,斯豈辯物之要哉!”清李漁《憐香伴·歡聚》:“擢髮罪難量,欺父欺天貴非枉。”
3.商酌。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事君者,量而後入,不入而後量。”
鄭玄註:“量,量其事意合成否。”
孔穎達疏:“‘事君者,量而後入’者,凡臣之事君者,欲請為其事,先商量事意堪合以否,然後入而請入。”
《魏書·範紹傳》:“揚州刺史任城王澄請徵鍾離,敕紹詣壽春,共量進止。”
《北齊書·平秦王歸彥傳》:“楊燕等欲去二王,問計於歸彥。
歸彥詐喜,請共元海量之。”
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中:“予與閤門諸君,因請如唐禦宣政禮,量設仗衛禦之。”
4.方言。購買(米、豆等)。
魏鋼焰《寶地--寶人--寶事》:“‘你想吃大米咱不會量去?’‘量下的吃了不香,不光榮!我要吃自己手心裏長出來的大米!’”
阅读:42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