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州

州字的筆畫:6畫;

zhōu

ㄓㄡ

〔《廣韻》職流切,平尤,章。〕

1.水中陸地。

《說文·川部》:“州,水中可居者曰州,水周繞其旁。”
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:“出乎椒丘之闕,行乎州淤之浦,徑乎桂林之中,過乎泱莽之野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水中可居者曰州。淤,漫也。浦,水涯也。”

2.古代民戶編制。二千五百戶為一州。
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令五家為比,使之相保;五比為閭,使之相受;四閭為族,使之相葬;五族為黨,使之相救;五黨為州,使之相賙;五州為鄉,使之相賓。”

賈公彥疏:“二千五百家為州,立一中大夫為州長。”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冬十月丁巳,晉籍談、荀躒帥九州之戎及焦瑕溫原之師,以納王於王城。”

杜預註:“州,鄉屬也。五州為鄉。”

3.古代民戶編制。四十三萬二千戶為一州。

《尚書大傳》卷四:“古者處師,八家而為鄰,三鄰而為朋,三朋而為裏,五裏而為邑,十邑而為都,十都而為師,州十有二師焉。”

鄭玄註:“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,此蓋虞夏之數也。”

4.古代民戶編制。一萬戶為一州。

《管子·度地》:“州者謂之術,不滿術者謂之裏。故百家為裏,裏十為術,術十為州,州十為都。”

尹知章註:“地數充為州者,謂之術。”

5.古代行政區劃。

《書·舜典》:“肇十有二州,封十有二山。”

孔傳:“禹治水之後,舜分冀州為幽州並州,分青州為營州,始置十二州。”

《後漢書·桓帝紀》:“二月,荊揚二州人多餓死,遣四府掾分行賑給。”

唐韓愈《贈崔復州序》:“賦有常而民產無恒,水旱癘疫之不期,民之豐約懸於州。”

宋趙彥衛《雲麓漫鈔》卷五:“東漢末分天下為州,如唐之道、本朝之路,非如今之州,但指一郡言也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五回:“你想這江蘇省裏,連海門廳算在裏面,統共隻有八府、三州、六十八州縣。”

6.周代指離王畿二百裏外的行政區域。

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官田、牛田、賞田、牧田任遠郊之地,以公邑之田任甸地”鄭玄註引《司馬法》:“王國百裏為郊,二百裏為州。”

7.謂區劃地域以聚居。

《大戴禮記·主言》:“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,必別地以州之,分屬而治之,然後賢民無所隱,暴民無所伏。”

8.周代方伯統屬之地。
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千裏之外設方伯。五國以為屬,屬有長;十國以為連,連有帥;三十國以為卒,卒有正;二百一十國以為州,州有伯。”

鄭玄註:“屬、連、卒、州,猶聚也;伯、帥、正,亦長也。凡長皆因賢侯為之。”

9.古國名。

姜姓。

春秋初年為杞所滅。

《春秋·桓公五年》:“冬,州公如曹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爵稱公者,唯二王之後杞與宋耳。此州公及僖五年晉人執虞公,並是小國而得稱公者。”

10.古國名。

偃姓。

春秋時為楚所滅。

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“楚屈瑕將盟貳軫。

鄖人軍於蒲騷,將與隨、絞、州、蓼伐楚師。”

杜預註:“州國在南郡華容縣東南。”

11.古地名。

州縣。今河南沁陽縣東南。
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子豐有勞於晉國,余聞而弗忘,賜女州田,以胙乃舊勳。”

杜預註:“州縣今屬河內郡。”

12.古地名。

州陵縣。今湖北監利縣東。

《史記·楚世家》:“考烈王元年,納州於秦以平。是時楚益弱。”

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“南郡有州陵縣。”

13.姓。

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有州綽。

阅读:2040

●州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