秤
秤字的筆畫:10畫;
I
chèng
ㄔㄥˋ
〔《廣韻》昌孕切,去證,昌。〕
亦作“稱”。
1.利用杠桿原理量物體輕重的器具。
《魏書·張普惠傳》:“依今官度官秤計其斤兩,廣長,折給請俸之人。”
唐古之奇《縣令箴》:“如劍之利,如鏡之明,如弦之直,如秤之平。”
《事物紀原·什物器用·秤頭尺》引《呂氏春秋》:“黃帝使伶倫取竹於崑崙之嶰谷,為黃鍾之律,而造權衡度量。蓋因其所勝輕重之數而生權,以為銖兩斤鈞石,則秤之始也。”如:磅秤、桿秤、臺秤。
2.古量詞。指十五斤。
《孔叢子·衡》:“斤十謂之衡,衡有半謂之秤,秤二謂之鈞。”
宋吳處厚《青箱雜記》卷一:“余嘗見楊公親筆與公雲:‘山栗一秤,聊表村信。’”宋朱弁《曲洧舊聞》卷八:“蔡京對客令點檢蜂兒見在數目,得三十七秤。其他可以想見。”
清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西瓜》:“輪臺西昌八喇城西瓜,其重及秤,蓋即今哈密西瓜。秤,謂十五斤。”
II
chēng
ㄔㄥ
〔《廣韻》處陵切,平蒸,昌。〕
1.用秤量物之輕重。
唐賈島《贈牛山人》詩:“鑿石養蜂休買蜜,坐山秤藥不爭星。”
宋何薳《春渚紀聞·糝制》:“希探篋取一藥示沈,正琥珀色,秤取二錢重。”
元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摺:“試金石上把你這子弟每從頭兒畫,分兩等上把郎君子細秤。”
2.權衡;衡量。
唐牛僧孺《溫佶神道碑》:“天將秤其德而世其家。”
阅读:116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