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惛

惛字的筆畫:11畫;

I

hūn

ㄏㄨㄣ

〔《廣韻》呼昆切,平魂,曉。〕

〔《廣韻》呼悶切,去慁,曉。〕

1.神誌不清,迷迷糊糊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曰:‘吾惛,不能進於是矣。’”趙岐註:“王言,我情思惛亂,不能進行此仁政。”

《南史·宋紀中·孝武帝》:“帝末年為長夜之飲……俄頃數鬥,憑幾惛睡,若大醉者。”

宋洪邁《夷堅丁誌·犬嚙綠袍人》:“彭已困臥血中,惛不能知人,兩日而死。”

2.謂認識糊塗,不明事理。

《商君書·農戰》:“是以其君惛於說,其官亂於言,其民惰而不農。”

漢賈誼《新書·先醒》:“彼世主不學道理,則嘿然惛於得失,不知治亂存亡之所由然。”

清惲敬《康誥考中》:“武王封康叔於康,所以誥之者,治國之要,法聖戒惛之說,蓋詳哉乎。”

3.欺蒙,迷惑。

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亂臣多造鍾鼓、眾飾婦女以惛上。”

《韓非子·南面》:“事有功者必賞,則群臣莫敢飾言以惛主。”

4.同“怋”。心亂。

《大戴禮記·曾子立事》:“怒之而觀其不惛也。”

王聘珍解詁引盧辯曰:“惛,亂也。”參見“惛怓”。

5.通“閔”。憐恤,哀傷。
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死者恨於下,生者愁於上,怨氣感動陰陽,因之以饑饉,物故流離以十萬數,臣甚惛焉。”

6.通“吻”。

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口惛之命不愉。”

II

mèn

ㄇㄣˋ

〔《集韻》莫困切,去恨,明。〕

亦作“悶”。

愁悶,煩惱。

《呂氏春秋·本生》:“上為天子而不驕,下為匹夫而不惛。”

高誘註:“惛,讀憂悶之悶,義亦然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不見是而不惛,居下位而不憂,允上德之常服焉。”

李賢註:“惛猶悶也。

《易》曰:‘不見是而無悶。’”

阅读:1045

●惛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