憤世嫉俗
【拼音】:fèn shì jí sú
【解釋】:憤:憎惡,痛恨;嫉:仇恨,痛恨;世、俗:當時的社會狀況。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、憎惡。
【出處】:唐·韓愈《雜說》:“然吾觀於人,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,希矣。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?”
【示例】:不見面就罷,一見面就是~地破口大罵,要不就是針針見血地諷刺不休。 ★歐陽山《苦鬥》四八
【近義詞】:憤時嫉俗、避世絕俗
【英文】:cynicism
【日文】:世俗(せぞく)を憤り憎(にく)む,シニカルになる
【法文】:misanthropie
【德文】::mit der Welt unzufrieden sein
【俄文】:мизантрóпия
清戴名世《與劉大山書》:“僕古文多憤世嫉俗之作,不敢示世人,恐以言語獲罪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一回:“說起憤世嫉俗的話來,自然處處都有梟獍。”
馬南村《燕山夜話·古代的漫畫》:“這些畫家實際上都是當時南北各地不滿於現實的文人,他們憤世嫉俗,滿腹牢騷,不合時宜。”亦作“憤世疾俗”。
魯迅《熱風·隨感錄三十八》:“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,又為庸眾所不懂,所以憤世疾俗,漸漸變成厭世家,或‘國民之敵’。”
阅读:150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