俶擾
(俶擾,俶擾)
1.開始擾亂。
《書·胤征》:“惟時羲和,顛覆厥德。沈亂於酒,畔官離次。俶擾天紀,遐棄厥司。”
孔傳:“俶,始;擾,亂。”
2.騷擾;擾亂。
唐顏真卿《祭伯父豪州刺史文》:“日者,羯胡祿山俶擾河洛,生靈塗炭。”
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一:“福州啟運宮,在開元寺,有七祖禦容塑像,乃西京陵寢之舊。南渡之初,迎奉於此。時金兵俶擾,倉忙間,載以籃輿七乘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別錄甲》:“吳三桂弒末帝於雲南,謙益復和《秋興》詩以告哀。凡前後所和幾百章,編次為《投筆集》,其悲中夏之沈淪,與犬羊之俶擾,未嘗不有餘哀也。”
3.動亂。
唐獨孤及《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》:“趙魏方俶擾,安危俟明哲。”
明宋濂《宣慰曾侯嘉政記》:“自中原俶擾蔓延大江之東,兵連不解,殆將十稔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五:“蓋自第五世達賴卒後三十餘年,兩立假剌麻,西陲俶擾至是始定焉。”
李大釗《日本帝國主義最近進攻中國的方策》:“日人之宣傳目的,即在掩飾其乘中國俶擾,不欲實行華府會議決議之意。”
阅读:10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