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
寂字的筆畫:11畫;
jì
ㄐ〡ˋ
〔《廣韻》前歷切,入錫,從。〕
1.靜,無聲。
晉陸機《輓歌詩》:“魂輿寂無響,但見冠與帶。”
唐韓愈《明水賦》:“夜寂天清,煙消氣明。”
宋呂祖謙《臥遊錄》:“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,皆寂不聞人聲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遊廬山日記》:“及至峰頂,風高水絕,寂無居者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○三回:“老媽子們有事要到房裏去,推推房門不開,聽了聽寂無聲息,把紙兒戳破一箇洞,往裏一瞧,嚇得魂不附體,大聲喊救起來。”
2.安詳閑靜,心誌淡泊。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不以心捐道,不以人助天,是之謂真人。若然者,其心忘,其容寂。”
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:“寂,無為。”
《文選·揚雄〈解嘲〉》:“爰清爰靜,遊神之庭;惟寂惟漠,守德之宅。”
李周翰註:“清靜、寂漠,皆無營欲也。”
唐韓愈《送廖道士序》:“氣專而容寂,多藝而善遊。”
清東軒主人《述異記·桃核舟》:“其人視端容寂,若聽茶聲。”
3.安定不動;靜止。
南朝宋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通池既已夷,峻隅又以穨,直視千裏外,唯見起黃埃,凝思寂聽,心傷已摧。”
《雲笈七籤》卷二一:“有無不同,動寂各異。”
《英烈傳》第三八回:“日間的風,又是寂了。”
4.寂寞;孤單;冷落。
漢嚴忌《哀時命》:“廓落寂而無友兮,誰可與翫此遺芳。”
《敦煌曲子詞·魚歌子》:“伴孤屏,無語笑,寂對前庭悄悄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譚九》:“俄而媼還曰:‘為還代步,致郎寂坐。渠宅上聞有客至,亦欲延款,老身辭以太晚,囑為致意。’”
5.佛教謂寂滅常靜之道。
漢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太素未起,太始未生,乾坤肇興,其微不可握,其纖不可入。佛悉彌綸其廣大之外,剖析其寂;窈妙之內,靡不紀之,故其經卷以萬計。”
《文選·王屮〈頭陀寺碑文〉》:“因斯而談,則棲遑大千,無為之寂不撓;焚燎堅林,不盡之靈無歇。大矣哉!”李善註引僧肇《維摩經註》:“寂,謂寂滅常靜之道。”
清龔自珍《書蘇軾題臨臯亭子帖後》:“無思,表寂;有思,表炤;有思無思同時,表寂炤雙現前。”
6.指死亡。佛教多用以稱僧尼死亡。
《南史·梁紀下·元帝》:“黃帝遊於襄城,尚訪禦人之道,放勛寂於姑射,猶使鐏俎有歸。”
宋蘇轍《天竺海月法師塔碑》:“海月之將寂也,使人邀子瞻入山,以事不時往,師遺言:‘須其至,乃闔棺。’”
阅读:162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