頖
頖字的筆畫:14畫;
pàn
ㄆㄢˋ
〔《廣韻》普半切,去換,滂。〕
1.頒布;分判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廱,諸侯曰頖宮。”
孔穎達疏:“雲‘頖之言班也,所以班政教也’者,頖是分判之義,故為班。於此學中施化,使人觀之,故雲‘所以班政教也。’”一說為半。
孫希旦集解:“頖,《詩·魯頌》作‘泮’,鄭雲:‘泮之言半也。半水者,蓋東西門以南通水,北無也。’辟廱、頖宮,天子諸侯大學之異名也。
鄭此註雲:‘辟,明也。廱,和也。所以明和天下。頖之言頒也,所以頒政教也。’蓋鄭註《禮記》時未見《毛詩》傳,當以毛傳及鄭箋《詩》之說為確。
朱子《詩集傳》亦用毛傳、鄭箋之說。”參見“頖宮”。
2.分別,離別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辭祿賦》:“頖人事於一朝,與世物乎長絕。”參見“頖國”。
3.頖宮的省稱。
清歸莊《博士張先生升任送行詩序》:“今先生在頖者六年,樂育之澤深矣。”
阅读:102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