織
簡體織字的筆畫:8畫;繁體織字筆畫:18畫。
(織,織)
I
zhī
ㄓ
〔《廣韻》之翼切,平職,章。〕
1.製作布帛之總稱。
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“婦無公事,休其蠶織。”
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木蘭詩一》:“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。”
唐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夫耕不食,婦織不裳。”
葉聖陶《牛郎織女》:“原來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孫女,織得一手好彩錦。”
2.編織。
《韓詩外傳》卷九:“夫子以織屨為食。”
《戰國策·齊策六》:“將軍之在即墨,坐而織蕢,立則丈插。”
《西遊補》第十三回:“原來正梁是湘妃竹,棟柱是泥青竹,兩扇板門是風人竹織成竹絲板。”
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》:“每天任何時節,皆有幾個老人坐在門前小凳子上,用厚背的鋼刀破篾,有兩個小孩子蹲在地上織簟子。”
3.搜羅。
《紅樓夢》第十六回:“要什麽東西?順便織來孝敬。”
4.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。
唐李白《菩薩蠻》詞:“平林漠漠煙如織,寒山一帶傷心碧。”
宋孫光憲《後庭花》詞:“玉英雕落盡,更何人識,野棠如織。”
魯迅《仿徨·在酒樓上》:“見天色已是黃昏,和屋宇和街道都織在密雪的純白而不定的羅網裏。”
5.比喻思想情緒紛亂糾結。
宋李綱《聞建寇逼境攜家由將樂沙縣以如劍浦》詩:“喪亂古今同,臨風意如織。”
清陳維崧《天門謠·汲縣道中作》詞:“愁恨織,花落處、棠梨成血。”
II
zhì
ㄓˋ
〔《廣韻》職吏切,去誌,章。〕
1.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士不衣織。”
鄭玄註:“織,染絲織之,士衣染繒也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善說》:“故使人奉黃金百斤,文織百純,進之先生。”
2.通“幟”。旗幟;標誌。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治樓船,高十餘丈,旗織加其上,甚壯。”
顏師古註:“織,讀曰幟。”參見“織文”。
阅读:20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