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剉

剉字的筆畫:9畫;

cuò

ㄘ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麤臥切,去過,清。〕

1.折傷;挫折。

《呂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大則衰,廉則剉。”

高誘註:“剉,缺傷。”

《淮南子·詮言訓》:“行未固於無非而急求名者,必剉也。”

宋毛滂《鵲橋仙·春院》詞:“紅摧綠剉,鶯愁蝶怨,滿院落花風緊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四回:“這廝剉吾銳氣,推出斬了。”

2.鍘切;斬剁。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夫斫剉養馬。”

3.謂鍘切草料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侃母湛氏……剉諸薦以為馬草。”

《魏書·秦王觚傳》:“收議害觚者高霸、程同等,皆夷五族,以大刃剉殺之。”

《三國誌平話》卷中:“眾官亂刀剉蔣幹為萬段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錄四》:“明日尋汝屍剉而焚之。”

4.用銼磋磨;磨擦。

《齊民要術·種穀》引漢《氾勝之書》:“又取馬骨剉一石,以水三石煮之三沸。”

唐王昌齡《雜興》詩:“握中銅匕首,粉剉楚山鐵。”

劉半農《敲冰》詩:“隻剩著浮在水面上的冰塊兒,軋軋的在我們船底下剉過。”

5.方言。屋,家。

明沈周《石田雜記》:“陳啟東諭學寧德,常作詩述閩人常談雲:‘……長公仔貶﹝販﹞南瓜賣,李剉門書老酒沽。’”原註:“剉,屋也。猶言李家也。”按,閩人多作“厝”。

阅读:1430

●剉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