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
瘦字的筆畫:14畫;
shòu
ㄕㄡˋ
〔《廣韻》所祐切,去宥,生。〕
1.肌肉不豐滿;脂肪少。
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下》:“中山有賤公子,馬甚瘦,車甚獘。”
南朝陳徐陵《長相思》詩:“愁來瘦轉劇,衣帶自然寬。”
老舍《駱駝祥子》十:“小馬兒也就是十二三歲,臉上挺瘦。”這塊豬肉很瘦。
2.細小;不茁壯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麻》:“截雨腳即種者地溼,麻生瘦;待白背者,麻生肥。”
唐孟郊《秋懷》詩:“秋草瘦如髮,貞芳綴疏金。”
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》詩之四:“連那幾棵樹木喲,都似野草一樣地瘦。”
3.消損;減少。
唐杜甫《無家別》詩:“久行見空巷,日瘦氣慘悽。”
宋陸遊《泛舟》詩:“葉雕山寺出,溪瘦石橋高。”
清納蘭性德《采桑子》詞:“風也蕭蕭,雨也蕭蕭,瘦盡鐙花又一宵。”
郭沫若《瓶》詩之十七:“如今是花信已遙,月也瘦了。”
楊朔《茶花賦》:“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,水瘦山寒。”
4.(土地)瘠薄,不肥沃。
唐杜甫《秦州雜詩》之十三:“瘦地翻宜粟,陽坡可種瓜。”
宋葉適《戴肖望輓詞》之二:“水肥應返釣,田瘦合歸犁。”
宋徐璣《黃碧》詩:“水清知酒好,山瘦識民貧。”
《解放軍報》1968.11.8:“過去這裏是山荒田瘦糧食缺,現在窮山溝變成了米糧川。”
5.形容削直、突兀。
唐柳宗元《遊黃溪記》:“地皆一狀,樹益肥,石益瘦,水鳴皆鏘然。”
唐皮日休《憶洞庭觀步十韻》:“巖根瘦似殼,杉破腹如腔。”
6.貧困;不富裕。
元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摺:“隻要肥了你私囊,也不管民間瘦。”
巴金《利娜·第十封信》:“農民一天天地瘦起來,他們卻一天天地肥了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九:“他們的‘油水’比‘瘦’地主還厚。”
7.窄小,不寬大。
老舍《茶館》第二幕:“他們倆仍穿灰色大衫,但袖口瘦了,而且罩上青布馬褂。”
8.中醫指脈象沈細。
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“春夏而脈瘦,秋冬而脈浮大。”
王冰註:“春夏脈瘦,謂沈細也。”
9.謂字體細而有力。參見“瘦硬”。
10.比喻詩歌簡嗇孤峭。
陳毅《湖海詩社開徵引》:“韓孟能硬瘦,溫李苦柔媚。”參見“瘦島”。
阅读:16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