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鉦

簡體鉦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鉦字筆畫:13畫。

(鉦,鉦)

zhēng

ㄓㄥ

〔《廣韻》諸盈切,平清,章。〕

1.一種古代樂器。形似鍾而狹長,有柄,擊之發聲,用銅製成。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。

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“鉦人伐鼓”毛傳:“鉦以靜之,鼓以動之。”

孔穎達疏:“《說文》雲:‘鉦,鐃也。似鈴,柄中上下通。’然則鉦即鐃也。”

陳奐傳疏:“《詩》言誓師,則鉦即《大司馬》之鐸、鐲、鐃矣……鄭司農註《周禮》亦以鐸、鐲、鐃謂鉦之屬,然則鉦其大名也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“次和樹表,司鐸授鉦。”

薛綜註:“鉦鐸,所以為軍節。”

宋彭乘《續墨客揮犀·狄天使能戰》:“狄青為將……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。”一說鉦為一種形似鐃、鐸的樂器。

羅振玉《古器物識小錄·鐃》:“鉦與鐃不僅大小異,形制亦異:鉦大而狹長,鐃小而短闊;鉦柄實,故長,可手執;鐃柄短,故中空,須續以木柄,乃便執持。”

2.鍾身正面的上部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鳧氏》:“鳧氏為鍾……銑閒謂之於,於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”

鄭玄註:“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”

孫詒讓正義引程瑤田曰:“鼓上為鍾體之上段正面也,謂之鉦。”

3.古樂器。形圓如銅鑼,懸而擊之。

《舊唐書·樂誌二》:“《大定樂》加金鉦。”

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二:“今人開舡鳴鉦,未知起於何時。”

《清史稿·樂誌八》:“鉦,範銅為之,形如槃。面平,口徑八寸六分四釐,深一寸二分九釐八豪,邊闊八分六釐四豪。穿六孔,兩兩相比,周以木匡,亦穿孔,以黃絨紃聯屬之。左右銅鐶二,繫黃絨紃,懸於項而擊之。”

《痛史》第二一回:“隻見他右手拿了一片骨板,左手拿著一面小銅鉦。”

劉大白《丁寧·春雪》詩:“看明朝,銅鉦似的太陽重向樹頭掛。”
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幽長的胡同內又有算命的瞎子寂寞地敲著銅鉦走過去。”

阅读:1080

●鉦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