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
白字的筆畫:5畫;
I
bái
ㄅㄞˊ
〔《廣韻》傍陌切,入陌,並。〕
1.像雪一般的顏色。
《易·賁》:“上九,白賁,無咎。象曰:白賁無咎,上得誌也。”
王弼註:“以白為飾,而無患憂,得誌者也。”
《管子·揆度》:“其在色者,青、黃、白、黑、赤也。”
唐李白《浣紗石上女》詩:“玉面邪溪女,青娥紅粉粧,一雙金齒屐,兩足白如霜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·他們的花園》:“用盡小心機,得了一朵百合;又白又光明,像才下的雪。”
2.白色的東西。如:蛋白。
3.漢民族傳統喪服的顏色。因以指喪事。
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“以五雲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”鄭玄註引漢鄭司農曰:“青為蟲,白為喪,赤為兵荒,黑為水,黃為豐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十四回:“來至寧府大門首,門燈朗掛,兩邊一色綽燈照如白晝,白汪汪穿孝家人兩行侍立。”
魯迅《仿徨·孤獨者》:“聚議之後,大概商定了三大條件,要他必行。一是穿白,二是跪拜,三是請和尚道士做法事。”
《新華文摘》1983年第3期:“母親生來膽大……每次去幫人家辦紅白事,她都不叫我去,我卻要想盡方法跟去看熱鬧。”參見“白衣冠”。
4.使白。
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馬陵道狹,而旁多阻隘,可伏兵,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:‘龐涓死於此樹之下。’”宋嶽飛《滿江紅》詞:“莫等閒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”
清納蘭性德《臨江仙·永平道中》詞:“曾記年年三月病,而今病向深秋。盧龍風景白人頭,藥鑪煙裏,支枕聽河流。”
5.潔凈。
《易·說卦》:“巽為木……為白、為長、為高。”
孔穎達疏:“為白,取其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”
《楚辭·九章·橘頌》:“青黃雜糅,文章爛兮,精色內白,類可任兮。”
王逸註:“內懷潔白,以言賢者。”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,又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溫蠖乎!”宋蘇軾《東坡誌林·逸人遊浙東》:“室前有六一泉,白而甘,當往一酌。”
6.明白事理;聰明。
7.光明;明亮。
《禮記·曾子問》:“凡殤與無後者,祭於宗子之家,當室之白,尊於東房,是謂陽厭。”
鄭玄註:“當室之白,謂西北隅得戶明也。”
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瞻彼闋者,虛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”
宋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”
毛澤東《浣溪沙·和柳亞子先生》詞:“一唱雄雞天下白,萬方樂奏有《於闐》。”
8.顯明;顯赫。
《荀子·天論》:“禮義不加於國家,則功名不白。”
梁啟雄釋:“白,顯明也。”
《韓詩外傳》卷二:“欲行義白名,無顧利害,然後能行之。”
宋司馬光《功名論》:“不用賢而求功業之美,名譽之白,難矣。”
9.明白;清楚;明瞭。
10.表明;辯白;得昭雪。
《呂氏春秋·士節》:“今晏子見疑,吾將以身死白之。”
明宋濂《朱環傳》:“元(朱元)自度賊若縛翁去,則是翁從賊反,官坐以法,雖有百喙,莫能白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俠女》:“少年曰:‘既不可犯,君何犯之?’生白其無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鏟共大觀》:“萬一不幸,沈冤莫白。”
11.告語;稟報;陳述。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厲王母弟趙兼因辟陽侯言呂後,呂後妒,弗肯白,辟陽侯不彊爭。”
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妾不堪驅使,徒留無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”
唐韓愈《李君墓誌銘》:“元和八年四月,詔徵既至,宰相欲白以為起居舍人。”
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西班牙人方聚飲,忽白有人乞見。”
12.上告;彈劾。
《三國誌·吳誌·陸遜傳》:“會稽太守淳於式表遜枉取民人,愁擾所在。
遜後詣都,言次,稱式佳吏。
權曰:‘式白君而君薦之,何也?’遜對曰:‘式意欲養民,是以白遜。若遜復毀式以亂聖聽,不可長也。’”參見“白奏”。
13.揭露;戳穿。
元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摺:“我和孩兒兩個見你阿媽,白那兩個醜生的謊去來。”
元王曄《桃花女》楔子:“我周公在卦鋪裏面,你自喚他出來,白他謊,討他銀子去。”參見“白破”。
14.以白眼向人,表示輕蔑或不滿。
唐杜甫《丹青引贈曹將軍霸》:“途窮反遭俗眼白,世上未有如公貧。”
魯迅《準風月談·查舊帳》:“如果這樣變法,還覺得麻煩,那就白一白眼,反問道:‘這是我的帳?’如果還嫌麻煩,那就眼也不白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範博文白起眼睛釘了吳芝生一眼,忽然嘆一口氣。”
15.大。參見“白梃”、“白棓”。
16.見“白布”。
17.象徵反動。與“紅”相對。參見“白軍”、“白色恐怖”。
18.指沒有功名、官職。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二回:“講到我鄧老九,一個無名目、白出身,兩肩膀扛張嘴。”參見“白丁”。
19.假;沒有根據。參見“白話”、“白譔”。
20.空白;空無所有。參見“白卷”、“白手空拳”。
21.古代祭祀或宴會用的炒米。
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冬,王使周公閱來聘,饗,有昌歜、白、黑、形鹽。”
杜預註:“白,熬稻;黑,熬黍。”
22.指罰酒的杯。後亦泛指酒或酒杯。
漢劉向《說苑·善說》:“魏文侯與大夫飲酒,使公乘不仁為觴政,曰:‘飲不嚼者浮以大白。’文侯飲而不盡嚼,公乘不仁舉白浮君……君曰:‘善。’舉白而飲。”
宋竇革《酒譜》:“《魏略》曰:‘太祖禁酒,人或私飲,故更其辭,以白為賢人,清酒為聖人。’”
《剪燈餘話·田洙遇薛濤聯句記》:“惟賞花玩月,舉白弄琴,曲盡人間之樂。”
23.銀子的代稱。
《漢書·淮南厲王劉長傳》:“又有《中篇》八卷,言神仙黃白之術。”
顏師古註引張晏曰:“黃,黃金;白,白銀也。”
24.特指薤的莖或根。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儉嗇》:“陶(陶侃)性儉吝,及食,噉薤,庾(庾亮)因留白,陶問用此何為?庾雲:‘故可種。’於是大嘆庾非唯風流,兼有治實。”
25.特指白髮。
三國魏嵇康《養生論》:“至於措身失理,亡之於微,積微成損,積損成衰,從衰得白,從白得老。”
唐劉猛《曉》詩:“朝梳一把白,夜淚千滴雨。”
26.副詞。不付代價;無償地。
宋歐陽修《乞放行牛皮膠鰾》:“蓋其拋死牛馬,已是下民之苦,更不支得價錢,令人戶白納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十八回:“我得到了你家,雖是吃了些茶飯,卻也不曾白吃你的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三回:“便道:‘誰不知道你們有仗腰子的親戚,才能夠叫姑爺坐在監裏!如今我的女孩兒倒白死了不成?’”老舍《駱駝祥子》三:“一切都交給天了,白得來的駱駝是不能放手的!”
27.副詞。枉空;徒然。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五:“料來想必定是些兒閒氣,白瘦得箇清秀臉兒不戲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十九回:“﹝這婦人﹞把門倚遍,眼兒望穿,白盼不見一個人兒來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成天地想發財,成天地做夢,不懂得一點人情世故!同老大一樣,白讀書,不知什麽害了你們,都是一對。”
《老護士》:“她聽了很動心,一晚睡不著,看看人家,想想自己,越想越覺得自己白過了半輩子。”
28.副詞。平白地;平空地。
元睢景臣《哨遍·高祖還鄉》套曲:“白甚麽改了姓,更了名,喚做漢高祖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“倒不是白嚼蛆,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。”
29.副詞。容易地;輕而易舉地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三析:“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。”
元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摺:“他白奪鐵鷂三千引,嬴得青蚨十貫錢。”
30.副詞。總是;老是。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九十回:“原來教我隻顧認了半日,白想不起。既是舊兒女,怕怎的?”
31.副詞。隻是;光是。
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“王夫人道:‘也沒什麽話,白問問他這會子疼的怎麽樣了?’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一回:“你回大奶奶去,就說晴雯白冷著了些,不是什麽大病。”
32.副詞。隨便;稍微。
《紅樓夢》第五四回:“奶母丫鬟,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,怎麽這些書上,凡有這樣的事,就隻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?你們白想想,那些人都是管什麽的?可是前言不答後語?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“公公白瞧,他這一開臉,瞧著也不算黑不是?”
33.白色圍棋子的代稱。
宋何薳《春渚紀聞·劉仲甫國手棋》:“此局以諸人觀之,黑勢贏籌,固自灼然,以仲甫觀之,則有一要著,白復勝。”白勝黑負。參見“白黑”。
34.佛教語。指年歲。
清厲荃《事物異名錄·年·一白》:“《傳燈錄》:‘我山林間已經九白。’按,梵言一年為一白。”
35.佛教語。指俗家人。參見“白徒”、“白黑”。
36.特指戲曲中隻說不唱的部分。其源甚早,唐變文《維摩詰經變文》已用白字,以別於唱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摺:“夫人上,白。”
明李詡《戒庵老人漫筆·曲賓白》:“北曲中有全賓、全白,兩人對說曰賓,一人自說曰白。”
洪深《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》上篇三:“將白和唱分開說,白的作用像偏重說明劇情,唱的作用像偏重表現感情。”
37.話;閑話。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二部分七:“吃葉子煙時,總要遞一支給他,於不要緊的話時,總要找他搭幾句白。”
管樺《井臺上》:“用手拍打著衣襟,爭辯說:‘我要瞎半句白,’他伸出一隻胳臂,五個手指懸空地向下搖著,‘是這個!’”
38.指白話文。與“文言文”相對。如:文白對照;不文不白。
39.地方話。如:蘇白。
40.用同“別”。把字形寫錯或把字音讀錯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七回:“﹝謎語﹞素腰格是白當中一箇字。”
吳夢起《兄弟倆》:“他長得矮,可是挺粗,就像菜園井上的柳罐子似的,人們把柳官祥叫白了,就成了這麽個外號。”
41.古地名。在今河南省息縣境內。
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﹝子西﹞召之,使處吳竟,為白公。”
杜預註:“白,楚邑也。
汝陰裒信縣有白亭。”
楊伯峻註:“白亦鄰吳之縣邑。據杜註:當今河南息縣東七十餘裏。”
42.我國少數民族白族的簡稱。參見“白族”。
43.姓。
秦有白起。見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。
II
bó
ㄅㄛˊ
〔《集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〕
1.通“帛”。絲織品的總稱。
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“織文鳥章,白旆央央。”
孔穎達疏:“言白旆者,謂絳帛。”
陳奐傳疏:“白旆,《正義》本作‘帛茷’。”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大帛不緌。”
鄭玄註:“帛,當為白,聲之誤也。大帛謂白布冠也。”
《管子·輕重戊》:“民被白布。”
戴望校正:“白,帛假字。”
2.通“伯”。古代軍隊中的百人小隊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司馬知師旅甲兵乘白之數。”
梁啟雄釋引王引之曰:“白與‘伯’同,百人為伯。”
3.通“伯”。古代五等爵之一。
漢班固《白虎通·爵》:“伯者白也,子者孳也,孳孳無已也。”
陳立疏證:“舊作‘百也’……古多以伯為百。”
阅读:491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